净光山四首宿觉庵

作者:徐玑 朝代:宋代

净光山四首宿觉庵原文

欲间庵中事,无论后与先。
还因一宿觉,不用再参禅。
门远青山曲,檐依古木边。
谁当秋夜静,来看月孤圆。

诗词问答

问:净光山四首宿觉庵的作者是谁?答:徐玑
问:净光山四首宿觉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徐玑的名句有哪些?答:徐玑名句大全

徐玑净光山四首宿觉庵书法欣赏

徐玑净光山四首宿觉庵书法作品欣赏
净光山四首宿觉庵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中事

(1).指某时期中重要的事情。《穀梁传·僖公五年》:“无中事而復举诸侯,何也?” 杨士勋 疏:“无中事者,谓中间无他事也。”

(2).正确的事情。《荀子·儒效》:“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夫是谓之中事。”

(3).朝廷或宫廷中的事情。《史记·秦始皇本纪》:“今 高 ( 赵高 )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

(4).中等案件。《宋史·刑法志一》:“凡断讞奏狱,每二十緡以上为大事,十緡以上为中事,不满十緡为小事。”

合乎事理。《韩非子·有度》:“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

无论

(1) 不论;不管

无论天气多么冷,每天早晨他都要到江河去游泳

(2) 不要说;不用说

无论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无论数十辈。——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弃者无论。——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一宿觉

佛家语,谓一个晚上就豁然而悟。 唐 玄觉禅师 初谒六祖 慧能 ,问答投契,顿时得悟,因留住一宿,时谓一宿觉。见《景德传灯录·温州永嘉玄觉禅师》。后因以指神悟、顿悟。《二程遗书》卷十八:“问释氏有一宿觉、言下觉之説如何?曰……古人云‘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若於言下即悟,何啻读十年书?” 宋 苏轼 《三朵花》诗:“归来且看一宿觉,未暇远寻三朵花。”

不用

用不着,不必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参禅

佛教指静坐冥想,领悟佛理

参禅悟道

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谁当

何人。当,语助词。《后汉书·五行志一》:“ 桓帝 之初,天下童謡曰:‘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穫者妇与姑。’” 唐 岑参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诗:“兵马休战争,风尘尚苍茫。谁当共携手,赖有冬官郎。” 宋 王安石 《弯碕》诗:“永怀 少陵 诗:‘菱叶净如拭’。谁当共新甘,紫角方可摘。”

(1).何为,为什么。 唐 沉佺期 《拟古别离》诗:“奈何生别者,戚戚怀远游。远游谁当惜,所悲会难收。”

(2).安得,怎得。 唐 刘长卿 《酬李侍御登岳阳见寄》诗:“谁当北风至,为尔一开襟。” 唐 韦应物 《三月三日寄诸弟兼怀崔都水》诗:“对酒始依依,怀人还的的。谁当 曲水 行,相思寻旧跡。”

秋夜

散文。鲁迅作。1924年发表。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描写作者后院里的两棵枣树以及鬼fc77眼的夜空。以秋天的夜空象征黑暗的现实,而枣树则是敢于斗争的勇士。作品意境深邃,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意义。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