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咏孙公和

作者:吴筠 朝代:唐代

高士咏孙公和原文

孙登好淳古,卉服从穴居。
弹琴合天和,读易见象初。
终日无愠色,恬然在玄虚。
贻言诫叔夜,超迹安所如。

诗词问答

问:高士咏孙公和的作者是谁?答:吴筠
问:高士咏孙公和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吴筠的名句有哪些?答:吴筠名句大全

吴筠高士咏孙公和书法欣赏

吴筠高士咏孙公和书法作品欣赏
高士咏孙公和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853-63

参考注释

淳古

淳厚古朴。 唐 高适 《留上李右相》诗:“风俗登淳古,君臣挹大庭。”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棺外列置瓦器,皆极淳古。” 明 胡应麟 《诗薮·杂言》:“按四章体气如一,皆四字为句,辞虽淳古,而意极典明,当出一人之手,是为 邹 作无疑。”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譬如甲男引诱乙女,乙女不允,便是贞节,死了,便是烈;甲男并无恶名,社会可算淳古。”

服从

(1) 遵从;顺从

服从命令

(2) 屈服于别人的意志或权力

服从外国的法律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资治通鉴》

穴居

居住在洞穴里

天和

(1).谓自然和顺之理;天地之和气。《庄子·庚桑楚》:“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 成玄英 疏:“汝形容端雅,勿为邪僻,视听纯一,勿多取境自,然和理归至汝身。”《淮南子·俶真训》:“含哺而游,鼓腹而熙,交被天和,食于地德。” 唐 孟郊 《蜘蛛讽》诗:“万类皆有性,各各禀天和。”《红楼梦》第十六回:“且父母在家,思想女儿,不能一见,倘因此成疾,亦大伤天和之事。”

(2).谓人体之元气。《文子·下德》:“目悦五色,口肥滋味,耳淫五声,七窍交争,以害一性,日引邪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治天下何!”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精灵困於烦扰,荣卫消於役用。煎熬形气,刻削天和。” 宋 苏轼 《和寄天选长官》诗:“虚怀养天和,肯徇奔走闹。”《封神演义》第一百回:“ 李靖 等慰之曰:‘陛下当善保天和,则臣等不胜庆幸。’” 清 顾炎武 《寄子严》诗:“不幸丧厥明,犹能保天和。”

(3).天气和暖。 明 何景明 《立春日作》诗之二:“鸟鸣知天曙,冰泮知天和。”

见象

(1).显现出来的自然现象。《荀子·天论》:“所志於天者,已其见象之可以期者矣。”《新唐书·五行志一》:“夫所谓五物者,其见象於天也为五星。”

(2).泛指现象。 李大钊 《厌世心与自觉心》:“ 蒋君 * 之见象,实为无量之他种社会见象促动之结果。”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盖科学者,以其知识,歷探自然见象之深微。”

终日

从早到晚

终日忙忙碌碌

终日而思。——《荀子·劝学》

愠色

怨怒的神色

面露愠色

恬然

(1) 安然;泰然

处之恬然

(2) 满不在乎的样子

玄虚

形容道的玄远虚无,也指玄远虚无的道;形容神秘莫测,使人摸不透

故弄玄虚

叔夜

周 代“八士”之一。相传为掌管山泽的官员。参见“ 叔夏 ”。

超迹

见“ 超迹 ”。

亦作“ 超跡 ”。1.高超的行迹。 晋 王涣之 《兰亭》诗:“超跡修独往,真契齐古今。”

(2).指羽化,仙化。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许询<自叙>》:“五难既洒落,超迹絶尘网。”

安所

(1).安居,安定地生活。《史记·秦始皇本纪》:“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 汉 焦赣 《易林·随之贲》:“ 大姒 夏禹 ,经启九道,各有攸家,民得安所。”

(2).何处。《史记·循吏列传》:“欲令农士工女安所讎其货乎?”《汉书·尹赏传》:“安所求子死?桓东少年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