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赞

作者:释普度 朝代:宋代

德山赞原文

担疏钞行脚,大负不平气。
失脚到龙潭,未惬平生意。
吹灭纸灯时,拶著娘生鼻。
便将一炬火,烧却闲故纸。
从兹愤愤觅冤仇,一条白棒掀天地。

诗词问答

问:德山赞的作者是谁?答:释普度
问:德山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普度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普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行脚

(1).谓僧人为寻师求法而游食四方。《古尊宿语录》卷六:“老僧三十年来行脚,未曾置此一问。”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此桃去此十餘里,道路危险,贫道偶行脚见之,觉异,因掇数枚。” 金 赵元 《宿少林寺》诗:“箇中有佳处,行脚恨不早。”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道觋》:“赴会的,都要具膳餐饭,行脚的也要老少异粮。” 苏曼殊 《与高天梅书》:“衲行脚南荒,药炉为伍,不觉逾岁。”

(2).引申为行乞。 碧野 《灯笼哨》:“‘今天的行脚好吗!’‘那里,只在一家人家里要到了几根烂红薯!’”

(3).见“ 行脚僧 ”。

(4).行走;行路。 宋 杨万里 《和文远叔行春》诗:“行脚宜晴翠,看云恐夕黄。” 刘白羽 《黑》二:“行脚人全把脚步匆匆扯开,往下赶这两站路。”

(5).谓两脚不停地移动。《宋书·顾觊之传》:“ 覬之 不欲与 殷景仁 久接事,乃辞脚疾自免归。在家每夜常於牀上行脚,家人窃异之而莫晓其意。”

不平

(1)

(2)

不公平

(3)

不公平的事

(4)

因不平的事而激动,愤怒或不满

先生不平,具状其囊狼怜惜之意。——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失脚

失足;不慎跌倒

失脚滑倒

龙潭

(1).深渊。 唐 李白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诗:“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 宋 曾巩 《冬望》诗:“龙潭瀑布入胸臆,叹息但谢 宗 与 雷 。” 清 陈璋 《闽滩竹枝词》:“万丈龙潭千尺浪,也堪愁煞铁梢公。”

(2).喻凶险之处。《再生缘》第二二回:“母姊遭擒在此山,弟当前去鬭龙潭。”

未惬

犹不满意。《隋书·礼仪志一》:“帝既受 周 禪,恐黎民未愜,多説符瑞以耀之。”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炬火

(1) 显眼的灯光

(2) 点燃的火把

故纸

(1).旧纸。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用故纸糊席曝之,夜乃勿收,令受霜露。”《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箇祇因惜字纸拾得一张故纸,合成一大段佛门中因缘。” 清 戴名世 《<意园制义>自序》:“偶於破麓故纸之中检出,淘汰其十二三,存其可观者三百篇。”

(2).指积年的文牍簿册。《北齐书·韩轨传》:“安能作刀笔吏,返披故纸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六科廊章奏》:“此皆积年堆弃残帙、各衙门紧要章奏及四夷番文,共十三万二千餘本……此等无用故纸,正合付一炬。”

(3).指古书旧籍。 宋 杨万里 《题唐德明建一斋》诗:“平生刺头钻故纸,晚知此道无多子。”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诗肠搜苦白头生,故纸尘昏枉乞灵。” 清 黄遵宪 《杂感》诗:“俗儒好尊古,日日故纸研。”

从兹

犹从此。 唐 杜甫 《为农》诗:“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四游记·猴王得仙赐姓》:“自从 盘古 破鸿濛,开闢从兹清浊辨。” 清 孙枝蔚 《张孝子诗》:“乞棺殮主长哀号,从兹孝烈闻 通城 。”

愤愤

(1).心求通而未得貌。《论语·述而》“不愤不啟,不悱不发” 何晏 集解引 汉 郑玄 注:“ 孔子 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啟发为説之。”

(2).指烦闷不舒貌。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下》:“ 宋 孔熙先 博学文史,兼通数术,有纵横才志。 文帝 时,为散骑侍郎,不为时知,愤愤不得志。” 明 归有光 《与沉敬甫书》之五:“但千古哭声,未尝不同,何论前世有 屈原 、 贾生 耶?以发吾之愤愤而已。”

(3).气愤不平。《后汉书·齐武王縯传》:“自 王莽 篡 汉 ,常愤愤,怀復社稷之虑。”《宋书·殷景仁传》:“ 湛 既入,以 景仁 位遇本不踰己,一旦居前,意甚愤愤。” 明 刘基 《牡丹会诗序》:“有向隅而不获与羣,则愤愤然见於色,形於辞。”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自甲申沦陷,以至今日,愤愤于腥羶贱种者何地蔑有?” 朱自清 《侮辱》:“可是--也说不出什么,只喃喃了两声,便愤愤然走了。”

冤仇

(1) 指由于受人侵害或侮辱而产生的怨恨

(2) 敌意,尤指相互间的仇恨或敌对

条白

分条陈明。《汉书·朱博传》:“正监以为 博 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 唐 刘禹锡 《唐故赠左散骑常侍薛公神道碑》:“有司条白其劳,入拜殿内史。”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