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

作者:陈与义 朝代:宋代

山中原文

当复入州宽作期,人间踏地有安危。
风流丘壑真吾事,筹策庙堂非所知。
白水春陂天澹澹,苍峰晴雪锦离离。
恰逢居士身轻日,正是山中多景时。

诗词问答

问:山中的作者是谁?答:陈与义
问:山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与义的名句有哪些?答:陈与义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踏地

亦作“蹋地”。亦作“蹹地”。1.歌舞时以脚踩踏地面为节拍。《赵飞燕外传》:“时十月五日,宫中故事,上 灵安庙 ,是日吹塤击鼓,连臂踏地,歌《赤凤来》曲。”《后汉书·东夷传》:“舞輒数十人相随,蹋地为节。”

(2).踩地,蹬脚。激愤时的动作。《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地驱歌乐辞》:“老女不嫁,蹋地唤天。” 隋 慧远 《涅槃经义记》卷一:“世人悲怨,相别种种:或有拍头,或復搥胷,或有拍手,或时拍颊,或復蹹地。”《敦煌变文集·燕子赋》:“鷰子即迴,踏地叫唤。”

(3).席地而坐时两膝拱起,以足着地。 明 徐渭 《渔阳三弄》:“ 禰 ( 禰衡 )对 曹 ( 曹操 )蹋地坐介。”

安危

平安和危险

奋勇抢救溺水儿童,不顾自己的安危

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丘壑

(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诗:“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虚。”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庐山诗·白鹤观》:“时时过 江 来, 庐山 访丘壑。”

(3).乡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传》:“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 宋 苏轼 《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臣多难早衰,无心进取,得归丘壑以养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你既无婚,我亦未娶。即图同居丘壑,以结姻盟。”

(4).谓隐逸。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金 王若虚 《茅先生道院记》:“予世之散人也,才能无取于人,而功名不切于己,虽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尝一日忘。” 清 方文 《访林青仲兄弟》诗之二:“丘壑本繇性,渔樵岂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进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与弟寘状》:“伏望圣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堕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远的意境。 宋 黄庭坚 《题子瞻枯木》诗:“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世祖御笔》:“上以武功定天下,万几之餘,游艺翰墨,时以奎藻颁赐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荆 、 关 、 倪 、 黄 辈所不到者。”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而观其或亭或臺,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

真吾

实的的我。谓脱去外相的本质的我。 宋 苏轼 《六观堂老人草书》诗:“清露未晞电已徂,此灭灭尽乃真吾。” 宋 翁森 《四时读书乐》诗:“木落水尽千崖枯,炯然吾亦见真吾。”

筹策

亦作“ 筹筴 ”。1.竹码子。古时计算用具。《老子》:“善数不用筹策。” 高亨 正诂:“筹策,古时计数之竹筳也。”

(2).犹筹算。谋划;揣度料量。《战国策·魏策四》:“大王已知 魏 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筹筴之臣无任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论》:“ 孙子 筹策 庞涓 明矣,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南齐书·祖冲之传》:“加以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氂,心穷筹筴,考课推移,又曲备其详矣。”

庙堂

(1) 庙宇

(2) 指朝廷

所知

(1) 已掌握的知识

所知不多

(2) 指相识的人

他所知的只是有限的几个人

白水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 白水 !” 杨伯峻 注:“‘有如 白水 ’即‘有如 河 ’,意谓 河 神鉴之,《晋世家》译作‘ 河 伯视之’是也。”后遂用作誓词,表示信守不移。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四:“谓予不信,鉴时人皦日之辞;弗与同心,如 文公 ( 晋文公 )白水之誓。” 太平天囯 杨秀清 《果然忠心》诗之三:“个个披肝盟白水,人人沥胆矢丹心。” 刘师培 《文说》:“以‘青云’为得志,以‘白水’为誓词。”

(2).泛指清水。 晋 潘岳 《在怀县作》诗之二:“白水过庭激,緑槐夹门植。” 唐 杜甫 《寄常徵君》诗:“白水青山空復春,徵君晚节傍风尘。” 清 黄景仁 《舟中咏怀》:“白水寒较明,昏雾薄将凝。” 华山 《阵地春节散记》:“去年这时候才乐呢:白水燉猪肉,还没开锅就要出发。”

(3).白开水的简称。 曹禺 《雷雨》第三幕:“ 鲁贵 :[端起杯子,对 四凤 ]这是白水,小姐![泼在地上] 鲁四凤 :[冷冷地]本来是白水,没有茶。”

(4).水名。源出 湖北省 枣阳市 东 大阜山 ,相传 汉光武帝 旧宅在此。《文选·张衡<东京赋>》:“乃龙飞 白水 ,凤翔参墟。” 薛综 注:“ 白水 ,谓 南阳 白水县 也, 世祖 所起之处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 孟阳 《七哀》云:‘ 汉祖 想 枌榆 , 光武 思 白水 。’此正对之类也。” 唐 李白 《上云乐》诗:“ 赤眉 立 盆子 , 白水 兴 汉光 。” 王琦 注引《后汉书》:“ 光武 旧宅在今 随州 枣阳 东南,宅旁二里有 白水 焉,即 张衡 所谓‘龙飞 白水 ’也。”

(5).水名。神话传说中源出 昆仑山 的一种河流。相传饮之可以不死。《楚辞·离骚》:“朝吾将济於 白水 兮,登 閬风 而緤马。” 王逸 注引《淮南子》:“ 白水 ,出 崑崙之山 ,饮之不死。”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唯专制永长,昭苏非易,况復神驰 白水 ,孰眷旧乡,返顾高丘,正哀无女。”

澹澹

水波荡漾的样子

澹澹的湖面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晴雪

(1).天晴后的积雪。 唐 钱起 《和王员外晴雪早朝》:“紫微晴雪带恩光,绕仗偏随鸳鸯行。”

(2).诗词中亦用以喻白色之物。 清 陈维崧 《百字令·庚申长安闰中秋》词:“再泻金波,重悬晶饼,分外铺晴雪。” 清 陈维崧 《念奴娇·题刘震修小像即次原韵》词:“中秋近矣,人间万顷晴雪。”此比喻月光。 清 林则徐 《塞外杂咏》:“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此比喻白发。

离离

(1).盛多貌。《诗·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实离离。” 毛 传:“离离,垂也。” 郑玄 笺:“其实离离,喻其荐俎礼物多於诸侯也。” 孔颖达 疏:“言二树当秋成之时,其子实离离然垂而蕃多,以兴其 杞 也其 宋 也二君於王燕之时,其荐俎众多。”《文选·张衡<西京赋>》:“神木灵草,朱实离离。” 薛综 注:“离离,实垂之貌。” 前蜀 贯休 《经弟妹坟》诗:“泪不曾垂此日垂,山前弟妹塚离离。” 宋 叶适 《哀巩仲至》诗:“君文蚤贵重, 蜀 锦载胡车,离离三千首,雅正排淫哇。”

(2).浓密貌。 三国 魏 曹操 《塘上行》:“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唐 陈昌言 《白日丽江皋》诗:“鬱鬱长堤土,离离浅渚毛。” 明 高启 《与杜进士寅登白莲阁对雨》诗:“远愁高树共离离,风逆潮声上浦迟。” 清 陈梦雷 《青青河畔草》诗:“离离万丈松,青青河畔草。” 李瑛 《战斗的城》诗:“如今,我看见当年签约的楼阁,早埋进离离的荒草。”

(3).井然有序貌。《尚书大传》卷三:“《书》之论事也,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若参辰之错行。”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皎皎白间,离离列钱。” 隋 虞世基 《讲武赋》:“始轩轩而鹤举,遂离离以雁行。” 宋 苏轼 《寄蕲簟与蒲传正》诗:“ 兰溪 美箭不成笛,离离玉筯排霜脊。”

(4).旷远貌;空貌。 宋 苏轼 《郭熙画秋山平远》诗:“离离短幅开平远,漠漠疎林寄秋晚。”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碧琐离离, * 窥月中之影;白榆歷歷,青龙伏天上之形。”

(5).明亮貌;光鲜貌。 五代 齐己 《还人卷》诗:“金梭札札文离离, 吴 姬 越 女羞上机。” 明 唐寅 《七夕赠织女》诗:“神云矫矫月离离,帝子飃颻即故期。” 孙世伟 《克庵寄示莅闽以来诗稿哀时感物忧谗畏讥赋此以志同声之感并呈朴庵》:“西维星象离离变,南海秋潮暗暗沉。”

(6).引申为光彩、光荣。 清 曾国藩 《彭母曾孺人墓志铭》:“离离令问,匪邇伊遥。”

(7).清晰貌;分明貌。 唐 李白 《扶风豪士歌》:“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 王琦 注:“即水清石见之意。” 明 李东阳 《赤壁图歌》:“姦雄僭窃何足数,青史离离后人看。”

(8).隐约貌。 唐 卢纶 《奉和户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诸公并见示》:“乱萤光熠熠,行树影离离。” 唐 李贺 《长歌续短歌》:“夜峯何离离,月明落石底。” 明 张居正 《人日对雪赠朱镇山》诗:“九逵密如绣,双闕影离离。”

(9).若断若续貌;相连貌。 隋 卢思道 《孤鸿赋》:“行离离而高逝,响噰噰而相续。” 唐 元稹 《善歌如贯珠赋》:“吟断章而离离若间,引妙囀而一一皆圆。” 宋 苏轼 《文与可飞白赞》:“离离乎其远而相属,缩缩乎其近而不隘也。” 元 杨谦 《不碍云山楼歌》:“海之山兮离离,障我流兮东之。”

(10).懒散疲沓貌。《荀子·非十二子》:“劳苦事业之中,则儢儢然,离离然。” 杨倞 注:“离离,不亲事之貌。”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儢儢离离,谓不耐烦苦劳顿,嬾散疏脱之容也。”

(11).飘动貌;摇荡貌。《文选·张衡<思玄赋>》:“拽云旗之离离兮,鸣玉鸞之譻譻。” 张铣 注:“离离,飞貌。” 唐 白居易 《杂兴》诗之一:“东风二月天,春雁正离离。” 明 方孝孺 《游石镜山》诗:“离离莫云合,矫矫孤鴈鸣。” 清 洪亮吉 《游幕府山十二洞及泛舟江口记》:“随波离离,影界水陆,下拂鱼尾,上憇鸟足者,名曰葑田。”

(12).轻细貌。 唐 谢偃 《乐府新歌应教》诗:“细细轻裙全漏影,离离薄扇詎障尘。”

(13).悲痛貌;忧伤貌。《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曾哀悽欷,心离离兮。” 王逸 注:“离离,剥裂貌。”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五:“离离掛空悲,慼慼抱虚警。” 清 孙枝蔚 《寄怀方尔止》诗:“离离怕见花枝动,蔼蔼长教酒盏亲。”

(14).独特貌;孤独貌。 唐 卢照邻 《病梨树赋》:“愍兹珍木,离离幽独。” 唐 常建 《客有自燕而归哀其老而赠之》诗:“离离一寒骑,嫋嫋驰白天。” 清 刘火炤 《泗州道上》诗:“极目离离土一丘, 汉 皇陵庙此山头。”

(15).象声词。 唐 李德裕 《唐故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刘公神道碑铭》:“落槭槭之霜叶,叫离离之晚鸿。” 唐 温庭筠 《罩鱼歌》:“风颸颸,雨离离,菱茭刺,鸂鶒飞。” 清 金人瑞 《境智二童子》诗:“满口离离含黑墨,杏花坛上读书回。”

居士

(1) 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

(2) 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轻日

微弱的日光。 唐 罗邺 《牡丹》诗:“门倚长衢攒绣轂,幄笼轻日护香霞。” 宋 韩琦 《和春卿学士<柳枝词>》之四:“淡烟轻日簇谁家,微出青旗一带斜。”

正是

(1).就是。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桓 曰:‘第一流復是谁?’ 刘 曰:‘正是我辈耳!’”《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前日分散之后,我问邻人,説是外婆家接去,想正是 冯 家了。” 茅盾 《子夜》十四:“仓皇中他看清了一个,正是 张阿新 。”

(2).恰是。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词之一:“正是玉人肠絶处,一渠春水赤栏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今朝正是箇成婚日。” 巴金 《灭亡》第十八章:“正是黄昏时候,天色渐渐阴沉起来。”

(3).确实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表示肯定。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又不比九重龙凤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这城内便有万千居民,正是人烟稠密,市场热闹。”

(4).确实是。用于表示同意别人意见时加重语气。《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卫先生 道:‘近来的选事益发坏了!’ 随先生 道:‘正是。前科我两人该选一部,振作一番。’”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正是,我们怎么都发昏了!还不快些搀扶 双喜 到里面去。”

(5).应诺之词。犹言好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对媒婆道:‘老娘你先进去,我在门外张一张罢。’媒婆道:‘正是。’”

(6).旧小说、戏曲里的套语。目的在于引出诗词、熟语。《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正是:麦穗两歧,农人难辨。”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一折:“正是:亏心折尽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正是:福无双至犹难信,祸不单行果是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