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君用

作者:方岳 朝代:宋代

约君用原文

十日春寒挟雨俱,新晴物色总欢娱。
花曾识面若含笑,鸟不知名时自呼。
流水短桥宜画取,暖风迟日有诗无。
傥来须蜡登山屐,村北村南路欲芜。

诗词问答

问:约君用的作者是谁?答:方岳
问:约君用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岳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岳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十日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 尧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 羿 毙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尧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女於此时若食日,虽食八九无馋名。”参见“ 十日并出 ”。

(2).十干所表示的日子。《周礼·春官·冯相氏》:“ 冯相氏 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预 注:“甲至癸。” 唐 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国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数穷六十,其将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为历。”

春寒

指春季寒冷的气候

春寒料峭

冬暖易春寒

新晴

天刚放晴;刚放晴的天气。 晋 潘岳 《闲居赋》:“微雨新晴,六合清朗。” 宋 秦观 《望海潮·洛阳怀古》词:“ 金谷 俊游, 铜驼 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清 黄遵宪 《养疴杂诗》之十:“竹外斜阳半灭明,捲帘欹枕看新晴。” 吴组缃 《山洪》十:“这是个新晴的极好天气。”

物色

(1) 牲畜的毛色

(2) 按一定标准去访求

乃令以物色访之。——《后汉书·严光传》

物色人才

为巡船所物色。——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瞅见;看到

免亲友物色

(4) 风物;景色

(5) 各种物品

欢娱

欢欣娱乐

识面

(1).相见。 唐 韩愈 《答张彻》诗:“首敍始识面,次言后分形。” 宋 陆游 《赠应秀才》诗:“辱君雪里来叩门,自説辛勤求识面。”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河工奢侈之风》:“有为宾主数年,迄未识面者。”

(2).见过面;熟识。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贄 居 忠州 十餘年,常闭门不出入,人无识面者。”《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回:“看着路傍,专望一识面之人经过此地,便是救星。” 茅盾 《虹》五:“从未有过一个仅仅识面的男子对她这样地关切,这样地热心,并且这样地努力想博她的欢心。”

(3).犹世面。《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呸!你这死不见识面的货。”

含笑

(1) 面露微笑

含笑不语

(2) 中国的一种常绿灌木( Michelia figo ),枝很密,叶子狭椭圆形,花淡黄色,有香味,可提取芳香油。供观赏

(3) 这种植物的花

(4) 含笑属植物的泛称

川含笑

白花含笑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自呼

(1).自呼己名。 唐 宋之问 《谒禹庙》诗:“猿啸有时答,禽言常自呼。” 唐 王维 《白鹦鹉赋》:“愁混色而难辨,愿知名而自呼。” 唐 韩愈 《谢训狐》诗:“有鸟夜飞名训狐,矜凶挟狡夸自呼。”

(2).自称。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 魏文帝 穷览洽闻,自呼於物无所不经。”

流水

(1) 流动的水

落花流水春去也。

(2) 商店销售额

流水收入

(3) 立即;赶快;急急忙忙

他流水就说

暖风

新几内亚北部海岸舒霍顿(Schouten)群岛东季风期间持续8天的一种干热焚风

迟日

《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后以“迟日”指春日。 唐 皇甫冉 《送钱唐骆少府赴制举》:“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清 纳兰性德 《满江红·茅屋新成》词:“一身还被浮名束,误东风迟日杏花天,红牙曲。”

待后几天;过几天。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作符诵咒,迟日全愈。”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媪輒醉饱,嘱女:‘善侍夫子,无念老身,迟日当来餪也。’出门径去。” 鲁迅 《书信集·致孙伏园》:“容迟日奉上,意者尚不急急也。”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这几本书可否借我一读?迟日我再送来。”

傥来

(1).意外得来,偶然得到。《庄子·缮性》:“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来,寄者也。” 成玄英 疏:“儻者,意外忽来者耳。”《晋书·王坦之传》:“帝曰:‘天下,儻来之运,卿何所有!’” 唐 张九龄 《南还湘水言怀》诗:“归去田园老,儻来轩冕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梦公主》:“生得意自詡,告以秋捷,意主必喜。女愀然曰:‘乌用是儻来者为!无足荣辱,止折人寿数耳。’”如:无义钱财汤泼雪,傥来田地水推沙。参见“ 儻来物 ”。

(2).自来。 宋 王安石 《游章义寺》诗:“阴岭有佳客,儻来不须招。”

登山屐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游山时常穿的一种有齿的木屐。《南史·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登躡常着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后常用作登山探幽的典故。 唐 朱放 《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诗:“雪里登山屐,林间漉酒巾。” 宋 苏辙 《次题方子明道人东窗韵》:“齿折登山屐,尘生貰酒缾。” 清 顾炎武 《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告急于其行也作诗赠之》:“每并登山屐,常随泛月觥。”参见“ 谢公屐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