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元日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戊申元日原文

白头身世叹羁孤,一念儿时泪已濡。
尚记争先书郁垒,岂知落后举屠苏。
杯盘草草思邻舍,车马纷纷厌九衢。
六十年非心自了,挂冠犹足补东隅。

诗词问答

问:戊申元日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戊申元日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白头

(1) 白头发,多指年老

少白头

白头到老

(2) 老年

(3) 不署名的

白头帖子(不署名的字帖儿)

白头材料

身世

指人生的经历、遭遇

你能否告诉我一些关于那位女士的身世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羁孤

亦作“羇孤”。羁旅孤独的人。《文选·谢庄<月赋>》:“亲懿莫从,羇孤递进。” 李善 注:“羇孤,羇客孤子也。” 唐 孟郊 《旅次湘沅有怀灵均》诗:“如今圣明朝,养育无羇孤。” 元 周慧孙 《<乐府诗集>序》:“夫子删诗三百,虽樵夫野叟、妇人女子、羇孤庶孽怵迫无聊之态,侈靡华恶之习,莫不备具。”

一念

(1).一动念间;一个念头。 南朝 梁 沉约 《却出东西门行》:“一念起关山,千里顾兵窟。” 唐 陈鸿 《长恨歌传》:“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復堕下界。” 宋 陆游 《自规》诗:“忿慾俱生一念中,圣贤亦本与人同。”《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你可晓得一念不违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会暗中呵护,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会立刻不容。”

(2).佛家语。指极短促的时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观空品》:“九十刹那为一念。” 北魏 昙鸾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上:“六十刹那为一念。”《翻译名义集·时分》:“一念中有九十刹那。”

儿时

童年

谈及儿时故乡的景物,如在眼前

争先

争着赶在前头

争先恐后

郁垒

(1).门神名。 清 陈维崧 《满江红·乙巳除夕立春》词:“ 鬱垒 欹斜头上帽, 神荼 脱落腰间杖。”一说为二神名。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卷一引《括地图》:“ 桃都山 有大桃树,盘屈三千里,上有金鷄,日照则鸣,下有二神,一名 鬱 ,一名 垒 ,并执苇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则杀之。”参见“ 鬱垒神荼 ”。

(2).桃符、春联的代称。 宋 陆游 《岁首书事》诗:“鬱垒自书夸腕力,屠苏不至叹人情。” 元 耶律楚材 《壬午元日》诗之一:“屠苏聊復饮,鬱垒不须书。”参见“ 桃符 ”。

(3).山势高峻貌。

落后

(1) 不先进

技术落后

(2) 最后

不知费了多少唇舌,落后我急了,要带他回官

(3) 而后;后来

屠苏

(1) 古代一种酒名,常在农历正月初一饮用

(2) 房屋;草庵

杯盘

亦作“ 杯柈 ”。杯与盘。亦借指酒肴。 唐 刘禹锡 《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 洛城 无事足杯盘,风雪相和岁欲阑。” 宋 吴可 《藏海诗话》:“草草杯柈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丫鬟收拾了杯盘之类,抹了桌子。” 周咏 《秋怀》诗之八:“何堪 湘浦 伤离鵠,忍对杯盘数落花。”

草草

马虎;简陋从事;不细致或不全面;慌乱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他草草收拾了一下,背着包就往东站赶

邻舍

〈方〉∶家住隔壁的人

车马

(1).车和马。古代陆上的主要交通工具。《诗·小雅·十月之交》:“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夫车马小义,而歷代莫悟。” 明 孙柚 《琴心记·王孙作醵》:“早求车马,同行共赴。”

(2).谓驰骋游乐。《汉书·郊祀志下》:“愿明主时忘车马之好,斥远方之士虚语,游心帝王之术,太平庶几可兴也。”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耆年闕市井之游,稚齿丰车马之好。”

纷纷

(1) 多而杂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九衢

(1).纵横交叉的大道;繁华的街市。《楚辞·天问》:“靡蓱九衢,枲华安居。” 王逸 注:“九交道曰衢。” 游国恩 纂义:“靡蓱九衢,即谓其分散如九达之衢也。” 唐 韦应物 《长安道》诗:“归来甲第拱皇居,朱门峨峨临九衢。” 明 刘基 《秋兴》诗之一:“九衢车马如流水,尽是 邯郸 梦里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席方平》:“飞扬跋扈,狗脸生六月之霜;隳突叫号,虎威断九衢之路。”

(2).草名。《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九衢之草千计,四照之花万品。” 刘良 注:“九衢草其枝交错,相重九出也。” 南朝 梁元帝 《为妾弘夜姝谢东宫赉合心花钗启》:“ 夜姝 昔往 阳臺 ,虽逢四照。曾游 澧浦 ,惯识九衢。”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非心

邪心。《书·冏命》:“绳愆纠谬,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 孔 传:“言侍左右之臣,弹正过误,检其非妄之心,使能继先王之功业。”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一》:“所以格非心,缉敬胜也。”

自了

(1).自己完成;自己解决。《晋书·山涛传》:“帝谓 涛 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九年》:“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又宜速自了,不自了,吾当手了之。”

(2).自然地了结。《三国志·魏志·锺会传》:“我到 长安 ,则自了矣。” 五代 齐己 《渚宫莫问》诗之三:“莫问休行脚,南方已徧寻,了应须自了,心不是他心。”

(3).自己明白。《晋书·王敦传》:“常人近情,恃恩昧进,独犯龙鳞,迷不自了。”《宋书·王景文传》:“区区所怀,不愿望风容贷。吾自了不作偷,犹如不作贼。故以密白,想为申启。” 宋 梅尧臣 《谕乌》诗:“莫如且敛翮,休用苦不量,吉凶岂自了,人事亦交相。”

挂冠

辞官

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后汉书·逢萌传》

东隅

(1).东角;东方。《仪礼·士昏礼》:“妇洗在北堂,直室东隅。” 明 茅溱 《双调夜行船序·宴蓟镇宛在亭四景》套曲:“边境无虞,喜青阳布暖,斗指东隅。”

(2).古代指中原地区以东的小国。《逸周书·大匡》:“ 管叔 自作 殷 之监。东隅之侯,咸受赐于王,王乃旅之。” 孔晁 注:“东隅自 殷 以东,旅謁各使,陈其政事者也。”《隋书·许善心传》:“ 李虔 僻处西土, 陆机 少长东隅。”

(3).指日本。 章炳麟 《韵文集自叙》:“余生残 清 之季,逃窜东隅。”

(4).亦作“ 东嵎 ”。因日出东隅,故以“东隅”指早晨,引申指始,初。《后汉书·冯异传》:“ 赤眉 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 回谿 ,终能奋翼 黽池 ,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晋 陆云 《答兄平原书》:“昔我往矣,辰在东嵎;今我于兹,日薄桑榆。”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某惟有益鞭其后,再鼓而前,失东隅收桑榆,詎敢忘于愤悱。”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