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风雨原文

七十年来乐太平,白头父子事春耕。
因思世事悲身事,更听风声杂雨声。
四海故人强半死,一襟清泪对谁倾?新春要觅烧丹处,不住青城住赤城。

诗词问答

问:风雨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风雨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陆游风雨书法欣赏

陆游风雨书法作品欣赏
风雨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太平

社会安定

安于太平之乐。——宋· 苏轼《教战守》

白头

(1) 白头发,多指年老

少白头

白头到老

(2) 老年

(3) 不署名的

白头帖子(不署名的字帖儿)

白头材料

父子

父亲和儿子,古时也指叔侄

春耕

春季播种之前,翻松土地

春耕大忙季节

世事

(1) 世上的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2) 人情世故

善于世事

身事

(1).指人的经历和遭遇。 南朝 宋 鲍照 《游思赋》:“抚身事而识苦,念亲爱而知乐。” 前蜀 韦庄 《与东吴生相遇》诗:“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2).指行踪。 唐 杜甫 《楼上》诗:“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

(3).自身的事情。 唐 赵嘏 《寄归》诗:“早晚粗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閒人。”

(4).亲身事奉。《太平广记》卷一八三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陆扆》:“ 扆 为宰相 韦昭度 所知,欲身事之速了,屡告 昭度 。”

风声

传出来的消息

风声很紧

走漏风声

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半死

(1).未全死。 南朝 梁 庾肩吾 《春日》诗:“水映寄生竹,山横半死桐。” 唐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 清 赵翼 《老柳复裂二丈许而枝叶特茂诗以张之》:“残躯漫比半死桐,寿相端推不材木。”参见“ 半死半生 ”。

(2).接近破灭。 郭沫若 《瓶》诗之二三:“她写信是惯在星期,今天是该信到时,我的希望呀已经半死!”

清泪

眼泪。 宋 曾巩 《秋夜》诗:“清泪昏我眼,沉忧回我肠。”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佞幸·佞人涕泣》:“乃以数行清泪,再荷收録,终以爱弛。” 郁达夫 《沉沦》一:“他的眼睛里就涌出了两行清泪来,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新春

初春,早春。尤指春节过后的一二十天

要觅

邀请寻找。 清 管同 《黄蛟门传》:“人或招饮食,必坚拒逃匿,须要觅牵持,不得已而后至。”

烧丹

犹炼丹。指道教徒用朱砂炼药。 南朝 陈 徐陵 《答周处士书》:“比夫煮石纷紜,终年不烂;烧丹辛苦,至老方成。” 唐 许浑 《赠王山人》诗:“近来闻説烧丹处,玉洞桃花万树春。” 宋 陆游 《寄成都籧道人》诗:“卖药 锦城 中,烧丹 雪山 麓。” 清 赵翼 《删改旧诗作》诗之二:“笑同古炼师,烧丹穷昏昼。”

不住

(1).不停;不断。 南朝 梁 沉约 《千佛颂》:“不常不住,非今非昔。” 唐 李白 《早发白帝城》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宋 岳飞 《小重山》词:“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茅盾 《小巫》:“ 菱姐 看见老爷脸上有点喜色,不住的点头。”

(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目的没有实现。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伊﹞疑心这东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里,禁不住很诧异了。” 艾蕉 《雨》:“母亲忍不住了,连忙帮女儿脱下了湿衣。”

青城

(1). 宋 斋宫名。一在 南薰门 外,为祭天斋宫,谓之 南青城 ;一在 封丘门 外,为祭地斋宫,谓之 北青城 。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郊祀年驾宿青城端诚殿行郊祀礼》:“所谓 青城 ,止以青布为幕,画甃砌之文,旋结城闕。”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 大梁城 南五里号 青城 ,乃 金国 初 粘罕 驻军受 宋 二帝降处。当时后妃皇族皆诣焉,因尽俘而北。后 天兴 末, 末帝 东迁, 崔立 以城降,北兵亦于 青城 下寨,而后妃内族復诣此地,多僇死,亦可怪也。” 清 钱谦益 《向言上》:“ 宋 之亡也以 青城 ,金之亡也亦以 青城 。”

(2).指 青城山 。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 青城 仙洞, 黄石 祠坛。” 唐 郑巢 《题崔中丞北斋》诗:“何年各无事,高论宿 青城 。” 宋 陆游 《玉笈斋书事》诗之二:“剩分松屑为山信,明日 青城 有使行。” 清 吴伟业 《佘山遇姚翁出所画花鸟见赠》诗:“只今来 白石 ,当日住 青城 。”

赤城

(1).指帝王宫城,因城墙红色,故称。 唐 王勃 《临高台》诗:“赤城映朝日,緑树摇春风。”

(2).山名。多以称土石色赤而状如城堞的山。在 浙江省 天台县 北,为 天台山 南门。《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赤城 霞举而建标。” 李善 注:“ 支遁 《天台山铭序》曰:‘往 天台 ,当由 赤城山 为道径。’ 孔灵符 《会稽记》曰:‘ 赤城 ,山名,色皆赤,状似云霞。’”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 连天向天横,势拨五岳掩 赤城 。” 王琦 注:“《太平广记》:‘ 章安县 西有 赤城山 ,周三十里。一峰特高,可三百餘丈。’《海録碎事》:‘ 顾野王 《舆地志》云: 赤城山 有赤石罗列,长里餘,遥望似赤城。’” 清 朱彝尊 《罗浮屈五过访》诗:“况今天地多战争, 赤城 华顶 风烟惊。”(2)在 四川省 灌县 西南。又名 青城山 。 宋 陆游 《将之荣州取道青城》诗:“倚天山作海涛倾,看遍人间两 赤城 。”自注:“ 青城山 ,一名 赤城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一·山川险要》:“﹝ 青城山 ﹞一名 赤城山 , 杜光庭 记:‘山高三千六百丈,周匝一百五十里, 蜀 山之望也。’”

(3).传说中的仙境。 北周 庾信 《奉答赐酒》诗:“仙童下 赤城 ,仙酒餉 王平 。” 倪璠 注引《神仙传》:“ 茅蒙 ,字 初成 ,乃於 华山 之中乘云驾龙,向日昇天,歌曰:‘神仙得者 茅初成 ,驾龙上昇入泰清,时下玄洲戏 赤城 。’” 唐 陈子昂 《修竹篇》:“携手登白日,远游戏 赤城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