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日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惜日原文

白日照四方,当在中天留。
春风地上行,当与时周游。
和气所披拂,槁乾却湿柔。
1-1欲传万物,势难停一州。
栖栖孔子者,惜日此之由。
不能使此邦,利泽施诸侯。
岂若驾以行,使我遇者稠。
当时三千人,齐宋楚陈周。
小者传吾粗,大能传奥幽。
道散学以圣,众源乃常流。
吾初如匏瓜,彼亦孰知丘。
唯士欲自达,穷通非外求。
岂必相天子,乃能经九畴。
行虽耻强勉,闭户非良谋。

诗词问答

问:惜日的作者是谁?答:王安石
问:惜日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安石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安石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日照

一日当中太阳光照射的时间

四方

(1)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泛指各个方面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正方形或正方体

一只四方的木头匣子

中天

天空;天顶

一轮明月高悬中天

虹亘中天。——《广东军务记》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地上

(1).陆地上。《周礼·春官·大司乐》:“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夏日至,於泽中之方丘奏之。”亦指地面上。 唐 李白 《静夜思》诗:“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鲁迅 《呐喊·鸭的喜剧》:“小鸭也诚然可爱,遍身松花黄,放在地上,便蹒跚的走,互相招呼,总是在一处。”

(2).指人间,阳世。《墨子·兼爱下》:“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駟驰而过隙也。”《汉书·周亚夫传》:“廷尉责问曰:‘君侯欲反何?’ 亚夫 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乎?’吏曰:‘君纵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宋 苏舜钦 《吴江亭上对月》诗:“不疑身世在地上,祗恐槎去触斗牛。”

与时

追逐时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贡 好废举,与时转货貲。” 裴駰 集解:“与时,谓逐时也。”

周游

到各处游历;走遍

乘船周游世界

和气

态度平顺温和

待人和气

披拂

摆动,摇摆,飘动;吹动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长发披拂

槁乾

枯干。引申为穷困。 唐 韩愈 《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 蔡 先 鄆 鉏,三年而墟,槁乾四呼,终莫敢濡。”

万物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栖栖

亦作“栖栖”。1.忙碌不安貌。《诗·小雅·六月》:“六月栖栖,戎车既飭。” 朱熹 集传:“栖栖,犹皇皇不安之貌。”《论语·宪问》:“ 丘 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而乃自西徂东,席不暇温,欲慕 孔 墨 栖栖之事。” 唐 姚合 《武功县中作》诗之十五:“谁念东山客,栖栖守印床。” 宋 王安石 《哭梅圣俞》诗:“栖栖 孔 孟 葬 鲁邹 ,后始卓犖称 軻丘 。” 黄节 《沪江重晤秋枚》诗:“重逢莫作蹉跎语,正为栖栖在乱离。”

(2).孤寂零落貌。 唐 白居易 《胶漆契》诗:“陋巷飢寒士,出门甚栖栖。” 宋 范成大 《潺陵》诗:“春草亦已瘦,栖栖晚花少。”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君不见,栖栖穷巷孤寒儒,此时此际如苦荼。”

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 * 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利泽

利益恩泽。《庄子·天运》:“利泽施於万世,天下莫知也。” 成玄英 疏:“有利益恩泽,惠润羣生。”《汉书·景帝纪》:“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 宋 梅尧臣 《依韵奉和永叔感兴》诗之三:“利泽欲及时,唯恐不行远。” 游国恩 《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纪念敬赋》诗:“身繫安危久,人歌利泽深。”

诸侯

古时帝王所辖各小国的王侯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宋· 苏洵《六国论》

岂若

犹何如。表示不如。《论语·微子》:“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当时

就在那个时刻;马上

当时就签约雇用你

三千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於百年,三千广於 赤县 ;四部多於户口,七宝妙於石沙。”

散学

〈方〉∶放学

今天散学很早

常流

(1).长河。《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司马贞 索隐:“常流,犹长流也。”

(2).河流的正道。《史记·河渠书》:“延道弛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方远游。” 司马贞 索隐:“言 河 之决,由其源道延长弛溢,故使其道皆离常流。”

(3).凡庸之辈。《晋书·习凿齿传》:“璅璅常流,碌碌凡士,焉足以感其方寸哉!”《旧唐书·陆元方传》:“ 陆景初 才望高雅,非常流所及。” 金 王若虚 《赠昭毅大将军高公墓碣》:“ 高 氏世居畎亩,没没于常流,殆与草木共腐。”《明史·费震传》:“资格为常流设耳,有才能者当不次用之。”

(4).常例。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斯岂非国之大事,不可限以常流者耶?”

匏瓜

(1).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老熟后可剖制成器具。亦指这种植物的果实。《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后因以喻未得仕用或无所作为的人。 汉 王粲 《登楼赋》:“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宋 王安石 《韩持国见访》诗:“余生非匏瓜,於世不无求。” 明 沉鲸 《双珠记·辕门遇友》:“ 孙兄 乃间世之英,非匏瓜之类,自能见机而作,不必掛怀。”

(2).星名。《史记·天官书》:“匏瓜,有青黑星守之。” 司马贞 索隐引《荆州占》:“匏瓜,一名天鸡,在河鼓东。” 清 曹寅 《赠武元朴》诗:“説与寻常推筭子,何曾荧惑在匏瓜。”

(3).喻男子独处无偶。《文选·曹植<洛神赋>》:“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李善 注:“ 阮禹 《止欲赋》曰:‘伤匏瓜之无偶,悲织女之独勤。’俱有此言,然无匹之义,未详其始。” 张铣 注:“匏瓜,星名,独在河鼓东,故云无匹。”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怀春》:“咏《夭桃》虽则有时,叹匏瓜终当无匹。”

知丘

《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 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孔子 名 丘 ,作《春秋》,后世遂以“知丘”为对作者及其作品深为理解的典故。 唐 白居易 《哭刘尚书梦得》诗之一:“杯酒英雄君与 操 ,文章微婉我知 丘 。” 宋 徐鉉 《和张先辈见寄》之二:“两首新诗千里道,感君情分独知 丘 。”

自达

(1).自己勉力以显达。《晋书·王裒传》:“乡人 管彦 少有才而知名, 裒 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 宋 欧阳修 《举梅尧臣充直讲状》:“虽知名当时,而不能自达。” 宋 曾巩 《祭董君文》:“君能自达,可以无悲;亲戚念君,能不歔欷!”

(2).表达自己的意思。 唐 元稹 《虫豸诗》序:“又 荆州 树木洲渚处,昼夜常有翅羽百族闹,心不得閒静,因为《有鸟》二十章以自达。” 宋 苏辙 《上皇帝书》:“则其思报之诚,没世而不能自达。” 清 侯方域 《王猛论》:“﹝ 王猛 ﹞志不肯轻出,而又无以自达于 晋 ,故寧隐焉。”

(3).自然显达。《列子·力命》:“自寿自夭,自穷自达,自贵自贱,自富自贫。”

穷通

(1).困厄与显达。《庄子·让王》:“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於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吕氏春秋·高义》:“然则君子之穷通,有异乎俗者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故性命之道,穷通之数,夭閼纷纶,莫知其辨。” 清 刘大櫆 《难言三》:“人之有穷通得丧,天也。”

(2).谓干涸与流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滱水》:“ 川渠 又东北合 滱水 ,水有穷通,不常津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水流亦有时穷通,信为灵矣。”

(3).谓阻隔与通畅。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夫事有常变,理有穷通,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豫定者,为后之福;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为后之祸。”

外求

求之于外。《穀梁传·庄公二十八年》:“古者税什一,丰年补败,不外求而上下皆足也。”《韩诗外传》卷一:“安命养性者,不待委积而富,名号传乎世者,不待势位而显,德义畅乎中而无外求也。” 南朝 梁 沉约 《伤王谌》诗:“长史体閒任,坦荡无外求。持身非诡遇,应物有虚舟。” 唐 宋之问 《送许州宋司马赴任》诗:“河润在明德,人康非外求。当闻力为政,遥慰我心愁。” 宋 陆游 《秋夜纪怀》诗:“垂世诗书在,儿童勿外求。”

岂必

犹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清 顾樵 《秋夜柬顾茂伦》诗:“哀乐境所遇,岂必 雍门 琴!” 清 魏源 《游山吟》之六:“倚天拔地自雄放,岂必面目同员方!”

相天

助成自然之道。《庄子·达生》:“精形不亏,是谓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天。” 郭象 注:“还辅其自然也。” 成玄英 疏:“相,助也……是以返本还元,辅於自然之道也。”

九畴

(1).畴,类。指传说中天帝赐给 禹 治理天下的九类 * ,即《洛书》。《书·洪范》:“天乃锡 禹 洪范九畴,彝伦攸敍。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嚮用五福、威用六极。” 孔 传:“天与 禹 , 洛 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於背,有数至于九。 禹 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 马融 注:“从‘五行’已下至‘六极’,《洛书》文也。” 唐 张说之 《开元正历颂》:“龟易八封,龙书九畴。” 唐 张钦敬 《洛出书》诗:“奇象八卦分,图书九畴出。”

(2).泛指治理天下的 * 。《魏书·高闾传》:“帝道昌则九畴敍,君德衰而彝伦斁。” 隋 王通 《中说·周公》:“安得皇极之主,与之共敍九畴哉。” 唐 王昌龄 《箜篌引》:“僕本 东山 为国忧, 明光殿 前论九畴。”

强勉

1.亦作"勉强"。 2.努力;尽力而为。 3.硬去做不愿做的事或难以做到的事。 4.生硬;不自然。

闭户

指人不预外事,刻苦读书。《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闭户自精,开卷独得。” 李善 注引《楚国先贤传》:“ 孙敬 入学,闭户牖,精力过人,太学谓曰‘闭户生’。” 南朝 梁 王僧孺 《太常敬子任府君传》:“下帷闭户,投斧悬梁。” 清 张穆 《与陈颂南书》:“窃见先生年来日以招呼名士为事,苟有闻於世,必宛转引为同类,从无闭户自精、读书味道之时。”

良谋

见“ 良謨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