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彭绍墨

作者:唐士耻 朝代:宋代

题彭绍墨原文

彭绍之墨玄又玄,问谁得法托之仙。
凌烟胶漆有三昧,鲁直之什曹洞禅。
我欲大振狮子吼,直恐惊翻龙象筵。
纷纷是事但且置,一言为语千金廉。
唐人五字魂绕天,箕敛四大归新篇。
空余句法落寰海,豆萁不觉相熬煎。
中原可复墨可黔,鬓丝白发知何年。

诗词问答

问:题彭绍墨的作者是谁?答:唐士耻
问:题彭绍墨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唐士耻的名句有哪些?答:唐士耻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得法

采用正确的方法,找到窍门

他使用这把锯得法

烟胶

熏烤拌有灶上或瓦窑上黑灰的牛皮而制成的胶剂。可作外用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土·烟胶》﹝集解﹞:“此(烟胶)乃熏消牛皮灶上及烧瓦窰上黑土也。”

三昧

佛教用语,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陆游《示子过》

深得其中三昧

鲁直

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也是苏轼的朋友,诗与书法均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

曹洞

见“ 曹洞宗 ”。

狮子吼

(1).佛教语。比喻佛菩萨说法时震慑一切外道邪说的神威。见《维摩经·佛国品》。《敦煌变文集·维摩经押座文》:“请饭上方香积中,化座灯王狮子吼。”

(2).泛指传经说法。 唐 刘禹锡 《送鸿举游江西》诗:“与师相见便谈空,想得高斋狮子吼。” 宋 杨万里 《都下和同舍客李元老承信赠诗之韵》:“诗流倡和秋虫鸣,僧房问答狮子吼。” 明 李贽 《说法因由》:“务狮子吼,无野狐禪。”参见“ 师子吼 ”。

(3).喻悍妻怒骂之声。 宋 苏轼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 龙丘 居士亦可怜,谈空説有夜不眠;忽闻 河东 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按, 宋 陈慥 (字 季常 )好谈佛,而其妻悍妒,故 苏轼 以佛家语赋诗戏之。亦省作“ 狮吼 ”。《再生缘》第五四回:“龙图惧内愁狮吼,难道説,朕亦低头怕尔强?” 清 赵翼 《西岩招同沉既堂王梦楼两前辈燕集》诗:“閫政严或跪请咎,君家伉儷无狮吼。”参见“ 河东狮吼 ”。

龙象筵

即龙象会。 清 钱谦益 《庚午二月憨山大师全身入五乳塔院属其徒以瓣香致吊奉述长句》之二:“如王气宇更谁先?蹴踏平欺龙象筵。”参见“ 龙象会 ”。

纷纷

(1) 多而杂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是事

事事;凡事。 唐 韩愈 《戏题牡丹》诗:“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唐 修睦 《秋日闲居》诗:“是事不相关,谁人似此閒。” 宋 柳永 《定风波》词:“自春来、惨緑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一言

(1).一个字。《论语·卫灵公》:“ 子贡 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 曰:‘其恕乎!’” 汉 班固 《 * 通·谥篇》:“謚或一言或两言,何?文者以一言为謚,质者以两言为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

(2).一句话;一番话。《书·立政》:“时则勿有间之,自一话一言。我则末惟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 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 唐 魏徵 《述怀》诗:“ 季布 无二诺, 侯嬴 重一言。”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一折:“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孙炳华 《重赏之下》三:“ 林启达 每天都要到车间转转,到机床边上看看,一言不发,看一会就走。”

(3).谓陈述一次。《穀梁传·昭公四年》:“ 庆封 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孔子家语·屈节解》:“遽发所爱之使告 宓子 曰:‘自今以往, 单父 非吾有也,从子之制,有便於民者,子决为之,五年一言其要。’”

(4).众口一词。《韩非子·内储说上》:“今 鲁国 之羣臣以千百数,一言於 季氏 之私。”

千金

(1) 一千斤金子

(2) 女儿。用于称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

(3) 指很多钱,形容富贵

唐人

(1).指 唐 代人。《宋史·文苑传六·米芾》:“冠服効 唐 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

(2).指 中国 人。 元 吴鉴 《<岛夷志略>序》:“自时厥后, 唐 人之商贩者,外蕃率待以命使臣之礼。”《明史·外国传五·真腊》:“ 唐 人者,诸番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汉人唐人秦人》:“昔予在礼部,见四译进贡之使,或谓 中国 为汉人,或曰 唐 人。谓 唐 人者,如 荷兰 暹罗 诸国。盖自 唐 始通 中国 ,故相沿云尔。” 闻一多 《洗衣歌》:“你说洗衣的买卖太 * ,肯 * 的只有 唐 人不成?”又,华侨或亦自称 唐 人。

五字

(1).五个字。多指诗文中五字句。《汉书·艺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万言。”《南史·陆厥传》:“ 约 等文皆用宫商……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

(2). 晋 郭颁 《魏晋世语》:“ 司马景王 命中书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经时竭思不能改,心有忧色…… 会 ( 钟会 )取草视,为定五字。 松 悦服,以呈 景王 。 景王 曰:‘不当尔耶?’ 松 曰:‘ 钟会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后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 唐 沉佺期 《同韦舍人早朝》诗:“一经传旧德,五字擢英材。”

(3).泛指表章。 唐 常袞 《谢除知制诰表》:“得以文墨侍於轩墀,五字非工,四年侍罪。”

(4).指五言诗。 五代 齐己 《秋夕书怀》诗:“平生乐道心常切,五字逢人价合高。”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九:“池塘春草 谢 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 唐 人用一生心於五字,故能巧夺天工。”

箕敛

以箕收取。谓苛敛民财。《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外内骚动,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匱力尽,民不聊生。”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家家人头数出穀,以箕敛之。”《新五代史·杂传四·赵犨》:“今府库虚竭,箕敛供军,若行郊禋,则必赏賚;是取虚名而受实弊也。” 明 何景明 《忧旱赋》:“苦箕敛之无方兮,矧予畆之不食。” 清 吕履恒 《牛口谷》诗:“里胥坐门催军粟,箕敛斗会麦千斛。”

四大

(1).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按,王,当作“人”。说见 朱谦之 《老子校释》及 任继愈 《老子新译》。

(2).佛教以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四者分别包含坚、湿、暖、动四种性能,人身即由此构成。因亦用作人身的代称。 晋 慧远 《明报应论》:“夫四大之体,即地、水、火、风耳,结而成身,以为神宅。”《圆觉经》:“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髮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於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於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 罗什 未终少日,觉四大不悆……死於 长安 。”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六十年来一梦醒,飘然四大御风轻。”

(3).古称大功、大名、大德、大权为四大。《晋书·忠义传·王豹》:“明公挟大功,抱大名,怀大德,执大权,此四大者,域中所不能容。”

(4). 北周 时 冀州 人戏称四种大物为四大。《北史·儒林传下·熊安生》:“ 道暉 好着高翅帽、大屐…… 冀州 人为之语曰:‘ 显公 鐘, 宋公 鼓, 宗道暉 屐, 李洛姬 肚’谓之四大。 显公 ,沙门也; 宋公 , 安德 太守也; 洛姬 ,妇人也。”

新篇

(1).新的作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张华 新篇,亦充庭万。” 唐 白居易 《诗解》诗:“新篇日日成,不是爱声名。” 宋 王安石 《王中甫学士挽辞》:“种橘园林无旧业,采苹洲渚有新篇。”

(2).喻指历史上的新阶段。 郭小川 《忆延安》诗:“‘七大’后,上前线,在 杨家岭 礼堂中,谱写了历史新篇。”

空余

(1) 空着的;未被占用的

空余房屋

空余病床

(2) 空闲;闲工夫

没有空余跟你开玩笑

句法

(1)

(2) 语法的一部分,它根据被研究语言的固定用 * 述表语、修饰语和其他词的关系

(3) 句子的结构方式;表示其在句子中相互关系的词形式的排列

寰海

海内;全国。 南朝 梁 江淹 《为建平王庆明帝疾和礼上表》:“仁铸苍岳,道括寰海。” 唐 韩愈 《为韦相公让官表》:“毫釐之差,或致弊於寰海;晷刻之误,或遗患於歷年。”《水浒传》第三二回:“仁兄礼贤下士,结纳豪杰,名闻寰海,谁不钦敬!” 清 龚自珍 《地丁正名》:“寰海之内,无一人不復者也,仁莫大焉!”

豆萁

豆秸的俗称

不觉

(1)

(2)

没有发觉,没有感觉到

一路景物极佳,也就不觉路途遥远

(3)

想不到,无意之间

天天作诗著文,天长日久不觉已是著述颇丰

(4)

不禁,不由得

他们两双眼好像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扬沫《青春之歌》

熬煎

(1) 比喻忧愁与苦难折磨

受尽熬煎

(2) 也说煎熬

中原

(1) 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北虏僭盗中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2) 平原;原野

鬓丝

亦作“鬂丝”。鬓发。 唐 李商隐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诗:“心铁已从干鏌利,鬢丝休嘆雪霜垂。” 明 李标 《寄怀无尘上人》诗:“蒲柳先衰感鬢丝,孤踪不定益凄其。” 清 陶窳 《冬草》诗:“世态看蓬转,孤心感髩丝。” 清 徐曼仙 《漫成》诗:“白到鬂丝羞镜影,红多血泪浣衣尘。” 戴望舒 《霜花》诗:“我静观我鬓丝的零落,于是我迎来你所装点之秋。”

白发

白头发

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