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

作者:皎然 朝代:唐代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原文

远客殊未归,我来几惆怅。
叩关一日不见人,绕屋寒花笑相向。
寒花寂寂遍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行人无数不相识,独立云阳古驿边。
凤翅山中思本寺,鱼竿村口望归船。
归船不见见寒烟,离心远水共悠然。
他日相期那可定,闲僧著处即经年。

诗词问答

问: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的作者是谁?答:皎然
问: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是什么体裁?答:杂言
问:皎然的名句有哪些?答:皎然名句大全

皎然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书法欣赏

皎然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书法作品欣赏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817-66

参考注释

远客

(1).远方的来客。《楚辞·九辩》:“去乡离家兮徠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 宋 苏轼 《和子由除日见寄》:“府卒来驱儺,矍鑠惊远客。” 丰子恺 《作客者言》:“而今天我是远客,别的客人都是主人请来陪我的。”

(2).茉莉的拟人戏称。 宋 龚明之 《中吴纪闻·花客诗》:“ 张敏叔 尝以牡丹为贵客……茉莉为远客,芍药为近客,各赋一诗, 吴 中至今传播。”参见“ 十客 ”、“ 十二客 ”。

惆怅

伤感;愁闷;失意

羁旅而无友生,惘怅兮而私自怜。——《楚辞·九辩》

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三国演义》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叩关

(1) 至关门求见

(2) 叩门

(3) 攻打关门

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汉· 贾谊《过秦论》

(4) 指足球、冰球等运动中攻打球门

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眦睚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一日于驴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一天,一昼夜

一日之内。——唐·杜牧《阿房宫赋》

常如一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奉一日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寒花

亦作“ 寒华 ”。寒冷时节开放的花。多指菊花。 晋 张协 《杂诗》:“寒花发黄采,秋草含緑滋。” 晋 陶潜 《九日闲居》诗:“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唐 李颀 《送李回》诗:“千巖曙雪旌门上,十月寒花輦路中。” 明 汤潜 《衲子道明云渎川陶古石家菊甚好儿子中偕看有诗二首子亦兴发诗以招之》:“萝门何处通幽曲,背指寒花屋后栽。”

相向

相对;面对面

相向前进

寂寂

形容寂静

寂寂人定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庭院寂寂。——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寂寂荒山

柳色

(1).柳叶繁茂的翠色。多用以烘托春日的情思。 南朝 梁 何逊 《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诗:“轻烟澹柳色,重霞映日餘。” 唐 白居易 《杭州春望》诗:“涛声夜入 伍员 庙,柳色春藏 苏小 家。” 前蜀 韦庄 《河传》词:“何处。烟雨。 隋 堤春暮,柳色葱蘢。” 宋 黄庭坚 《呻吟斋睡起》诗:“兰牙依客土,柳色过邻墙。”

(2).指绿色。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词:“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

萧萧

(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称

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错缩,厥图不果。——《三国演义》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无数

(1) 无法计数,指数量极多

可能的组合是无数的

(2) 不知底细

胸中无数

相识

(1) 互相认识

素不相识

(2) 指彼此认识的人

独立

(1) 单独的站立

独立寒秋。——毛 * 《沁园春·长沙》

(2) 不依靠他人

独立生活

(3) 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政权的控制而自主地存在

少年独立(不依靠他人)国独立(自主)。——清· 梁启超《饮冰室全集·文集》

(4) 军队在编制上不隶属于上一级单位,直接隶属于更高一级单位

独立营(不隶属于团而直接隶属于师的营)

(5) 孤立无依

茕茕独立

云阳

(1).《史记·秦始皇本纪》:“ 韩非 使 秦 , 秦 用 李斯 谋,留 非 , 非 死 云阳 。”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云阳城 在 雍州 云阳县 西八十里 秦始皇 甘泉宫 在焉。” 汉 桓宽 《盐铁论·毁学》:“ 李斯 相 秦 ,席天下之势,志小万乘,及其囚於囹圄,车制於 云阳 之市。”后世诗词戏曲小说中常用以指行刑之地。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四折:“我将 * 贼斩首在 云阳 内。” 明 许三阶 《节侠记·直谏》:“出言廝挺真无状,怎饶他伏法 云阳 。”

(2).指 云梦泽 中 高唐之台 。一说为“阳云”之误。《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於是 楚王 乃登 云阳之臺 。” 李善 注引 孟康 曰:“ 云梦 中 高唐之臺 宋玉 所赋者,言其高出云之阳。” 唐 李白 《代寄情楚辞体》:“ 云阳 一去,以远隔 巫山 緑水之沉沉。” 王琦 注:“诗意正暗用《高唐赋》中神女事,知 云阳 乃 阳云 之误为无疑也。” 宋 黄庭坚 《减字木兰花》词:“ 云阳臺 下,更值清明风雨夜。知道愁辛。果是当时作赋人。”

(3).古县名。指今 江苏省 丹阳市 。《文选·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 云阳 ,落日次 朱方 。” 李善 注引《越绝书》:“ 曲阿 为 云阳县 。” 唐 李白 《丁都护歌》:“ 云阳 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王琦 注:“《元和郡县志》: 江南道 润州 丹阳县 ,本旧 云阳县 。 秦 时……截其直道使之阿曲,故曰 曲阿 。” 宋 陆游 《送子虡赴金坛丞》诗:“悠悠 阳羡路 ,渺渺 云阳 川。”

(4).古县名。故地即 秦 云阳邑 。 汉 时改县,属 左冯翊 。《文选·潘岳<西征赋>》:“面 终南 而背 云阳 ,跨平原而连嶓冢。” 李善 注:“《汉书》 左冯翊 有 云阳县 。”

(5).树精。 晋 葛洪 《抱朴子·登陟》:“山中有大树。有能语者,非树能语也。其精名曰云阳,呼之则吉。”

(6). 秦 程邈 因罪而囚 云阳 狱。在狱中,增减大篆书笔画,创为隶书, 始皇 善之,名其书曰隶书,定为八体之一。后因以“云阳”指称隶字。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序》:“爰洎中叶,捨烦从省;渐失 潁川 之言,竟逐云阳之字。” 宋 晁补之 《胡戢秀才效欧阳公集古作琬琰堂》诗:“云阳八体又瓜剖,至使 汉 童讹尉律。”参阅《晋书·卫恒传》。

古驿

古老的驿站。 唐 王周 《宿疏陂驿》诗:“谁知孤宦天涯意,微雨萧萧古驛中。”

凤翅

(1).凤凰的翅膀。形容笙管排列参差貌。 唐 罗邺 《题笙》诗:“筠管参差排凤翅,月堂凄切胜龙吟。”《宋史·乐志一》:“昔 轩辕氏 命 伶伦 截竹为律,后令 神瞽 协其中声,然后声应凤鸣,而管之参差亦如凤翅。”

(2).美称凤翅形的事物。如塔檐、竹木的枝叶等。 南朝 梁 庾肩吾 《咏同泰寺浮图诗》:“天衣疑拂石,凤翅欲凌空。” 唐 虞世南 《赋得临池竹应制》:“龙鳞漾嶰谷,凤翅拂涟漪。” 元 刘詵 《庐陵十景·神冈晚桥》诗:“两江秋波燕尾岐,千嶂春木凤翅齐。”

(3).古代妇女额上所画凤翅形的妆饰。 唐 韩偓 《无题》诗:“鸦黄双凤翅,麝月半鱼鳞。”

(4).凤翅形的雕饰。《辽史·仪卫志一》:“羊车,古輦车。赤质,两壁龟文、凤翅,緋幰、络带、门帘皆绣瑞羊,画轮。”

(5).山名。在 浙江省 湖州市 。 唐 皎然 《游法华寺登凤翅山望太湖》诗:“双峰开 凤翅 ,秀出南 湖州 。”

鱼竿

亦作“ 鱼杆 ”。钓竿。 唐 杜甫 《遣闷呈严公二十韵》:“白水鱼竿客,清秋鹤髮翁。” 宋 陈瓘 《满庭芳》词:“江湖手, 长安 障日,何似把鱼竿。” 石震 《踏察记事》:“老同志为难了,说:‘你也得借给我个家伙,网也行,鱼竿也行。’” 贾平凹 《妊娠》第二章六:“他做了长长的一柄鱼杆,整晌地蹲在那里静候。”

村口

村子的出入口

寒烟

亦作“ 寒烟 ”。寒冷的烟雾。 南朝 宋 颜延之 《应诏观北湖田收》诗:“阳陆团精气,阴谷曳寒烟。” 元 黄庚 《江村》诗:“极目江天一望赊,寒烟漠漠月西斜。”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木·柳》:“及其南柯梦后,衰草荒榛,寒烟暮雨,同一邱耳。”

见“ 寒烟 ”。

心远

(1).心情超逸;胸怀旷达。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体清心远,邈难极兮。”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闻繫》:“不独江天解空阔,地偏心远似 陶潜 。”

(2).智虑深远。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有问心远之义於 胡文定公 者,公举 上蔡 语曰:‘莫为婴儿之态,而有大人之器;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莫为终身之计,而有后世之虑。’此之谓心远。”

(3).感情疏远。《 * 词话》第三八回:“到如今当面对语,心隔千山,隔着一堵墙,咫尺不得相见,心远路非遥。”

悠然

(1) 安闲、闲适的样子

悠然自得

(2) 深远的样子

(3) 形容韵味未尽

余韵悠然

(4) 久远的样子;辽阔的样子

年代悠然

他日

(1) 将来;来日,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他日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他日驴一鸣。——《战国策·魏策》

他日不忘老人芋。——清· 周容《芋老人传》

愿他日得志。

(2) 以往;昔日

相期

期待;相约。 唐 李白 《赠郭季鹰》诗:“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宋 王安石 《送孙立之赴广西》诗:“相期鼻目倾肝胆,谁伴溪山避网罗。” 清 侯方域 《太平仁义之效论》:“人臣之进説於其君者,有以王者之治相期者矣,有以霸者之治相期者矣。” 郭沫若 《井冈山巡礼·登郁孤台》诗注:“ 赣江 一带绿化颇佳,相期十年,可以战胜洪水。”

经年

(1) 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此去经年。——宋· 柳永《雨霖铃》

经年不往。——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卧病经年

(2) 全年

经年裹物之用。——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