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晃重山 辛丑上元前一夕,积雪试晴,顿

作者:邵亨贞 朝代:元代

原文

慨然感兴,以此写之梅萼香融霁雪,檐牙暖溜悬冰。
出林幽鸟动春声。
元宵近,愁里梦还惊。
村巷依然素月,寒窗只是青灯。
难寻遗老问承平。
南朝事,千古独伤

诗词问答

问:《江月晃重山 辛丑上元前一夕,积雪试晴,顿》的作者是谁?答:邵亨贞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邵亨贞的名句有哪些?答:邵亨贞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邵亨贞江月晃重山 辛丑上元前一夕,积雪试晴,顿书法作品欣赏
江月晃重山 辛丑上元前一夕,积雪试晴,顿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慨然

(1) 形容感慨

慨然长叹

(2) 形容慷慨

慨然相赠

感兴

感物寄兴。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 鲍魴 有《感兴》诗十五首。”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 太白 长於感兴,远於寄衷,本於十五《国风》为近。” 朱自清 《我所见的叶圣陶》:“那时他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

以此

(1).犹言用这,拿这。《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君因谓 武侯 曰:‘试延以公主, 起 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 刘大白 《小鸟之群》:“如果枷锁镣铐,是一种荣典,一定有些人以此骄人,也一定有些人唯恐求之不得。”

(2).因此。《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当是时,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刚为柔, 朱家 亦以此名闻当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来纳粟入监的,有几般便宜:好读书,好科举,好中,结末来又有个小小前程结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愿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学生。”

梅萼

亦作“ 梅蕚 ”。梅花的蓓蕾。 宋 欧阳修 《玉楼春·题上林后亭》词:“池塘隐隐惊雷晓,柳眼未开梅蕚小。”《隋唐演义》第九八回:“杨花已逐东风散,梅萼偏能留晚香。”

霁雪

雪止放晴。 明 陈子龙 《饮徐文在山亭》诗:“霽雪峨峨照春海,轻风裊裊吹芳林。”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冬天早晨,霁雪时在窗下作画。”

檐牙

檐际翘出如牙的部分。 唐 杜牧 《阿房宫赋》:“廊腰縵迴,簷牙高啄。”一本作“ 檐牙 ”。 宋 张元干 《青玉案·燕赵端礼堂成》词:“天涯相遇鞭鸞凤,老去堂成更情重。月转簷牙云遶栋。” 明 张四维 《双烈记·从征》:“喜鹊噪簷牙,好事来门下。” 清 方文 《禾塘访麻孟璿村居》诗:“僕夫归渡口,林蔼拂簷牙。”

檐际翘出如牙的部分。 唐 杜牧 《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檐牙压肩楼脚摇,惊起穴栋千年鴞。” 许地山 《黄昏后》:“门前底海潮音,后园底蟋蟀声,加上檐牙底铁马和树上底夜啼鸟,这几种声音直像强盗一样,要从门缝窗隙间闯进来捣乱他们底夜谈。”

悬冰

一种在悬崖或陡坡边缘突然崩塌的冰体或冰原

林幽

山林僻静之处。 清 陈沆 《丁丑十一月默深留长沙聚旬馀得诗》之四:“热士趋势要,冷士趣林幽,所趋异 楚 越 ,各抱无涯忧。”

春声

春天的声响。如春水流响、春芽坼裂和禽鸟鸣啭等。 唐 元稹 《和乐天早春见寄》:“雨香云淡觉微和,谁送春声入棹歌?萱近北堂穿土早,柳偏东面受风多。” 宋 苏轼 《春帖子词·夫人阁二》:“细雨晓风柔,春声入御沟。” 潘漠华 《牧生和他的笛》:“他又能仿吹鹧鸪布谷的春声。”

元宵

(1) 旧时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晚

(2) 灯节那天由糯米粉制成的甜馅汤团食品

村巷

村里中的巷道。 唐 王维 《田园乐》诗之四:“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宋 辛弃疾 《唐河传·效花间体》词:“觉来村巷夕阳斜。几家,短墙红杏花。” 王汶石 《风雪之夜·大木匠》:“人都挤在村巷里,散在大路上。”

依然

照往常,依旧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素月

皎洁的月亮;皓月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寒窗

指冬日寒冷的窗前,比喻艰苦的学习环境

十年寒窗

只是

(1) 仅仅是

我来找你,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儿,只是拉拉家常罢了

(2) 但是

他的作业全做对了,只是字写得不够端正

青灯

(1).亦作“ 青鐙 ”。光线青荧的油灯。 唐 韦应物 《寺居独夜寄崔主簿》诗:“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 宋 陆游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诗:“白髮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十一:“背老亲而独游,理 兔园 故业,青鐙顾影,悴可知己。”

(2).借指孤寂、清苦的生活。《天雨花》第二回:“不念我,少年春,空房独守;不念我,红颜女,一世青灯。”《冷眼观》第一回:“ 张令 半世青灯,一行作吏,到任后吏治过於勤劳,偶染痰疾,刻已稍愈。”

遗老

(1) 指改朝换代后仍忠于前一朝代的老年人

(2) 指经历世变的老人

承平

太平;持久太平

今累世承平,豪富吏民。——《汉书·食货志》

承平日久

朝事

指古代早晨祭祀宗庙之事。《礼记·祭义》:“建设朝事,燔燎羶薌。” 陈澔 集说:“朝事,谓祭之日,早朝而行之事也。朝,如字。”

(1).朝廷的政事。《礼记·礼器》:“礼也者,反本脩古,不忘其初者也。故凶事不詔,朝事以乐。” 陆德明 释文:“朝,直遥反。” 孔颖达 疏:“朝事,谓朝廷之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且夫卿必有军事,是故循车马,比卒乘,以备戎事。有难则以备不虞,平夷则以给朝事。”《南史·宋纪上·武帝》:“后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任宰相,母后不烦临朝。”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成化 以来,人君不復与臣下接,朝事亦无可纪。” 清 吴伟业 《读史杂感》诗之二:“朝事归诸将,军输仰大农。”

(2).犹臣服。《释名·释州国》:“ 赵 ,朝也,本小邑,朝事於大国也。”

千古

(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