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感怀以余年谅无几休日怆已迫为韵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原文

在昔祖宗时,风俗极粹美,人材兼南北,议论忘彼此。
谁令各植党,更仆而迭起;中更夷狄祸,此风犹未已。
臣不难负君,生者固卖死。
傥筑太平基,请自厚俗始。

诗词问答

问:《岁暮感怀以余年谅无几休日怆已迫为韵》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在昔

从前;往昔。《书·洪范》:“我闻在昔, 鯀 陻洪水,汩陈其五行。” 汉 班固 《东都赋》:“勋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 宋 曾巩 《齐州谢到任表》:“习诈而夸,著流风於在昔;多盗与讼,号难治於当今。”

祖宗

祖先

风俗

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风俗。——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粹美

纯美;精美

这本书精致粹美

人材

(1).人的才能。《淮南子·主术训》:“智不足以为治,勇不足以为强,则人材不足任,明也。” 宋 叶适 《庐州钱公墓誌铭》:“太子熟看,人材须用方见。和亲久,材无所施,更无事,当遂委靡。” 清 吴敏树 《书谢御史》序:“今我等人材既弗如,而时所重者独官禄耳。”

(2).有才能的人。《诗·小雅·菁菁者莪》序:“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 宋 曾巩 《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承人主之志,广引人材,进诸朝廷者,此宰相之事也。”《明史·太祖纪一》:“今有事四方,所需者人材,所用者粟帛。”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五:“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3).姿色;容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俗云:三分人材,七分粧饰。此为中人以下者言之也。”《红楼梦》第二一回:“二年前,他父亲给他娶了个媳妇,今年才二十岁,也有几分人材。” 老舍 《茶馆》第三幕:“ 王掌柜 ,看我给你找来的小宝贝怎样?人材、岁数、打扮、经验,样样出色。”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间的距离

议论

评议讨论时表示的意见

彼此

对称词。指你我、双方,那个和这个

彼此错杂。——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军中之将,各有彼此。——《资治通鉴》

植党

结党;树立党羽。《新唐书·萧至忠传》:“时 楚客 怀姦植党。” 明 宋濂 《题宋名公与马鹤山诸帖》:“朝夕忧挠,救过不暇,盖为监察御史 汪义端 攻其植党沽名之故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上》:“而籍贯不可分,素行不可考,智愚贤否不能一律,则营私植党,沽名罔利之弊生焉。”

更仆

(1).更番相代。 唐 杜甫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诗:“更僕往方塘,决渠当断岸。” 仇朝鳌 注:“以番次更代使之也。” 宋 苏浻 《春日怀詹梁》诗:“岁寒相见愿始终,且莫嗔怪屡更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至日,除舍扫途,更僕眺望。”

(2).形容多,数不胜数。 宋 曾巩 《戏呈休文屯田》诗:“已闻清论至更僕,更读新诗欲焚砚。”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传家功可述,更僕事堪追。”

(3).谓计算。 明 宋濂 《復古堂记》:“古今人物,其优劣不伦,虽更僕未能尽也,欲师古者,宜取则於上。” 清 沉涛 《交翠轩笔记》卷一:“文中别体字甚多,难以更僕。” 高燮 《题变雅楼三十年诗徵》诗:“欲攻未攻又瑟缩,迷茫万象难更僕。”参见“ 更僕难数 ”。

迭起

多次出现;一次接着一次地发生

风云迭起

中更

(1).爵位名。 秦 立爵二十级, 汉 沿袭之。中更为第十 *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 颜师古 注:“更,言主领更卒,部其役使也。”

(2).中途变更;中间经历。《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吕延济 注:“本图相与同往,而中间不能俱遂此志。” 宋 叶适 《高夫人墓志铭》:“荣绪华宗,中更坠落,以一线引千钧,乔木之萌生復见径尺,夫人之助也。” 清 方苞 《原人下》:“ 秦 汉 以还,中更衰乱。”

夷狄

(1).古称东方部族为 夷 ,北方部族为 狄 。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汉书·萧望之传》:“圣王之制,施德行礼,先京师而后诸夏,先诸夏而后夷狄。” 宋 王安石 《河北民》诗:“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鲁迅 《坟·论“ * !”》:“ 唐 以后,自夸族望的风气渐渐消除;到了 金 元 ,已奉夷狄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

(2).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国语·郑语》:“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数也。” 唐 韩愈 《毛颖传》:“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 管城 。” 唐 聂夷中 《行路难》诗:“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

(3).视为夷狄。《公羊传·桓公十五年》:“皆何以称人?夷狄之也。”《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其谓之 秦 何?夷狄之也。”《新五代史·十国世家年谱论》:“以 五代 之君而视 十国 ,夷狄之则未可也。”

未已

不止;未毕。《诗·秦风·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唐 韩愈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正当穷冬寒未已,借问君子行安之?” 宋 周邦彦 《蓦山溪·大石》词:“落日媚 沧洲 ,泛一棹、夷犹未已。” 明 刘基 《漫成》诗之二:“一寸愁心千万里,不见行人应未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二人喜其词致,谈至月上未已。”

卖死

谓委死于人。 北齐 颜之推 《还冤记·邓琬》:“﹝ 张悦 ﹞谓之曰:‘卿始此祸,而欲卖死 少帝 乎?’” 宋 陆游 《岁暮感怀以馀年谅无几休日怆已迫为韵》之九:“臣不难负君,生者固卖死。”

太平

社会安定

安于太平之乐。——宋· 苏轼《教战守》

自厚

(1).意谓重于自责。《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於人,则远怨矣。”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仁义法》:“凡此六者,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於外,此之谓也。”《后汉书·陈忠传》:“陛下每引灾自厚,不责臣司,臣司狃恩,莫以为负。” 宋 叶适 《<龙川集>序》:“ 同甫 为德不为怨,自厚而薄责人,则疑若以为有罪焉可矣。”

(2).犹自重。书信套语,意谓善自珍重。 宋 张载 《与赵大观书》:“末由前拜,恭惟尊所闻,力所逮,淑爱自厚,以需大者之来,不胜切切。” 宋 叶适 《与黄岩林元秀书》:“餘祝自厚不宣。” 宋 陈亮 《与吕伯恭正字书》:“承教邈未有日,所冀强饭自厚。”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