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二首

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代

怀旧二首原文

陌上传宣学士声,旋施席帽拂华缨。
催謄制草依时进,多点宫莲彻夜明。
五相一翁真薄命,三君八俊总虚名。
世间妙物无过酒,浇得胸中磊块平。

诗词问答

问:怀旧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怀旧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传宣

(1).传达宣布。《后汉书·公孙瓒传》:“令妇人习为大言声,使闻数百步,以传宣教令。”《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三年》:“使臣传宣取物,承前止是口传詔令,别无凭由,致因缘盗取钱物。”

(2).指宣传。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三章:“再增乎此,则地太远,人太多,传宣之脑筋渐不敏捷,则合众难。”

(3).传令宣召。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一:“正月十四日,上御楼,遣中使传宣从官”。《宣和遗事》后集:“ 粘罕 使人白帝曰:‘此北国皇后弟也,传宣至此,催促陛下议諭事。’”《三侠五义》第十七回:“有劳夫人,传宣官差完了。”

(4).犹传扬。 明 邵璨 《香囊记·褒封》:“亿兆腾欢,四海传宣。” 郭沫若 《集外·不灭的光辉》:“ 鲁迅 精神是早在被人传宣着的,但这精神的真谛,不就是‘不妥协’的三个字吗?”

(5).传达号令的官吏。《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三年》:“今请下入内侍省置传宣合同司,专差内臣一员主之。”《说岳全传》第五七回:“ 宋 营军士拾得箭书,忙与传宣説知。”

学士

(1) 学位的一种,通常是初级或最低级学位

文学士

(2) 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

席帽

古帽名。以藤席为骨架,形似毡笠,四缘垂下,可蔽日遮颜。 晋 崔豹 《古今注·席帽》:“本古之围帽也,男女通服之。以韦之四周,垂丝网之,施以珠翠。丈夫去饰……丈夫藤席为之,骨鞔以繒,乃名席帽。” 唐 皇甫氏 《京都儒士》:“遂於壁下寻,但见席帽,半破在地。”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二:“盖国初犹袭 唐 风,士子皆曳袍重戴,出则以席帽自随。” 清 钱谦益 《客途有怀吴中故人》诗:“青袍奉母谁知子?席帽趋时自有人。”

华缨

彩色的冠缨。古代仕宦者的冠带。《文选·鲍照<咏史>》:“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轡。” 李善 注:“《七启》曰:‘华组之缨。’” 宋 龚鼎臣 《东原录》:“纸尾勤勤问姓名,禁林依旧玷华缨,莫惊书録称臣 向 ,便是当年 刘更生 。” 明 高启 《青丘子歌》:“不慙被宽褐,不羡垂华缨。”

制草

诏令的文稿。《宋史·李仲容传》:“自集制草为《冠凤集》十二卷。” 宋 苏轼 《次韵完夫再赠之什》:“竹簟凉风眠昼永,玉堂制草落人间。” 宋 王谠 《唐语林·言语》:“ 高贞公 郢 为中书舍人九年,家无制草。”

时进

四时的收入。《新唐书·王锷传》:“ 鍔 租其廛,榷所入与常赋埒,以为时进。”

宫莲

莲花瓣的美称。 清 纳兰性德 《清平乐·元夜月蚀》词:“影蛾忽泛初弦,分辉借与宫莲。七宝修成合璧,重轮岁岁中天。”

夜明

(1).祭月坛名。《礼记·祭法》:“夜明,祭月也。” 郑玄 注:“夜明亦谓月坛也。” 孔颖达 疏:“夜明者,祭月坛名也。月明於夜,故谓其坛为夜明。”

(2).月亮。 明 张居正 《郊礼新旧考》:“初建圜丘於大祀殿之南,每冬至祀天,以大明、夜明、星辰、风雷从祀。”

(3).珠玉名。 晋 王嘉 《拾遗记·炎帝神农》:“有石璘之玉,号曰‘夜明’,以闇投水,浮而不灭。”

相一

统一;彼此一致。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各务为善器。”《后汉书·刘盆子传》:“诸将日会论功,争言讙呼,拔剑击柱,不能相一。” 宋 陈亮 《廷对策》:“夫天下之学,不能以相一。”

薄命

生来命运不好,福分不大

这正是梦幻情缘,恰遇见一对薄命儿女。——《红楼梦》

三君

(1).指 春秋 时 鲁国 宣公 、 成公 、 襄公 三国君。《左传·襄公五年》:“君子是以知 季文子 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 明 杨慎 《季文子三思》:“ 季文子 相三君,其卒也无衣帛之妾、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 左氏 侈然称之。”

(2).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东汉 窦武 、 刘淑 、 陈蕃 。《后汉书·党锢传序》:“ 竇武 、 刘淑 、 陈蕃 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蔡伯喈 评之曰: 陈仲举 彊於犯上, 李元礼 严於摄下。犯上难,摄下易, 仲举 遂在三君之下, 元礼 居八俊之上。”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时论其( 严顥亭 )名,在三君八俊之间。”

(3).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东汉 陈寔 及其子 陈纪 、 陈谌 。《后汉书·陈纪传》:“弟 諶 ,字 季方 ,与 纪 齐德同行,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唐 张说 《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公( 韦嗣立 )考侍中,为国元辅,兄 承庆 ,当代齐名。咸以令德,继和金鼎; 扶阳 二相, 陈氏 三君,復追美矣。”

(4).指 明 末东林党的 赵南星 、 邹元标 和 顾宪成 。见《明史·赵南星传》。

(5).指三茅君。 唐 陆龟蒙 《闲居杂题·饮岩泉》诗:“已甘 茅洞 三君食,欠买 桐江 一朵山。”详“ 三茅君 ”。

八俊

亦作“ 八儁 ”。1.称同一时代有才望的八人。(1)指 东汉 的 周举 、 杜乔 、 周栩 、 冯羡 、 栾巴 、 张纲 、 郭遵 、 刘班 八人。见《后汉书·周举传》。(2)指 东汉 的 李膺 、 荀翌 、 杜密 、 王畅 、 刘祐 、 魏朗 、 赵典 等八人。(3)指 东汉 的 张俭 、 檀彬 、 褚凤 、 张肃 、 薛兰 、 冯禧 、 魏玄 、 徐乾 八人。并见《后汉书·党锢传序》。

(2).仕宦者的八种捷径。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制科》:“宦途之士,自进士而歷清贵,有八儁者:一曰进士出身,制策不入;二曰校书,正字不入;三曰畿尉不入;四曰监察御史,殿中丞不入;五曰拾遗,补闕不入;六曰员外郎,郎中不入;七曰中书舍人,给事中不入;八曰中书侍郎,中书令不入。言此八者尤为儁捷,直登宰相,不要歷餘官也。”

虚名

空虚的名称,不符实际的声誉

不求虚名

世间

人世间;世界上。《百喻经·观作瓶喻》:“诸佛大龙出,雷音徧世间。”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三:“有饮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唐 裴铏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间非老奴不能毙此犬耳。” 宋 陆游 《高枕》诗:“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艺到极精处,皆可成名,强如世间浮泛诗文百倍。” 杨朔 《滇池边上》:“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

妙物

(1).神妙莫测之物。指创造万物之神。 南朝 宋 鲍照 《野鹅赋》:“惟君囿之珍丽,实妙物之所殷。”《文选·王屮<头陁寺碑文>》:“是故三才既辩,识妙物之功;万象已陈,悟太极之致。” 李善 注:“《易》曰:神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2).指其所人创造之物。 唐 杨炯 《盂兰盆赋》:“壮神功之妙物,何造化之多端。”

(3).犹妙才。指具有特异禀赋的人。 三国 魏 繁钦 《与魏文帝笺》:“时都尉 薛访 车子,年始十四,能喉囀引声,与笳同音。白上呈见,果如其言。即日故共观试,乃知天壤之所生,诚有自然之妙物也。”

过酒

(1).谓宴饮中传杯劝酒。 唐 白居易 《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回灯花簇簇,过酒玉纤纤。饌盛盘心殢,醅浓盏底黏。”

(2).谓饮酒过量。《东周列国志》第十三回:“寡人以 鲁侯 过酒,命尔扶持上车。何不小心伏侍,使其暴薨?”

(3).下酒。《水浒传》第十六回:“众客人道:‘就送几个枣子与你们过酒。’”《醒世姻缘传》第二三回:“舖中没有过酒的菜蔬,叫人家去取来。”

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磊块

(1).石块。亦泛指块状物。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翌日,煨烬中得煤数两而无胶和。取牛皮胶以意自和之,不能为挺,磊块仅如指者数十。” 宋 陆游 《蔬圃》诗:“翦闢荆榛尽,鉏犂磊块无。”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城北录》:“ 狮子 九峯,中空外奇,玲瓏磊块,手指攒撮。”

(2).比喻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 宋 陆游 《家居自戒》诗之三:“世人无奈愁,沃以杯中酒,未能平磊块,已復生堆阜。”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高蟾》:“其胸次磊块,诗酒能为消破耳。” 明 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小引》:“偶戏取古今所闻一二奇局可纪者演而成説,聊舒胸中磊块。” 清 汪懋麟 《玉叔观察招陪泛舟观剧达曙作歌》:“欢乐几时悵离别,磊块直用千桮浇。”

(3).犹累赘。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字则有喉脣齿舌等音不同,当使字字举本皆轻圆,悉融入声中,令转换处无磊块。”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三》:“ 唐 樊宗师 作《絳守居园池记》,好怪者多喜其奇古,以予观之,亦何奇古之有。磽戛磊块,类不可读。”

(4).俊伟貌;奇特貌。 明 王亹 《次柴桑乞食再和杜于皇》:“数公磊块士,肯吟《北门》诗?时运一以乖,落落埋英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