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司马提举画鹰

作者:苏泂 朝代:宋代

题司马提举画鹰原文

旧读少陵句,今观司马鹰。
风云千变化,天地一飞腾。
侧目看枝鸟,回身掣臂绳。
何由饮西颢,真逐羽毛升。

诗词问答

问:题司马提举画鹰的作者是谁?答:苏泂
问:题司马提举画鹰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泂的名句有哪些?答:苏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少陵

(1). 汉宣帝 许后 之陵。因规模比 宣帝 的 杜陵 小,故名。

(2).指 唐 诗人 杜甫 。 杜甫 常以“杜陵”表示其祖籍郡望,自号 少陵野老 ,世称 杜少陵 。 唐 韩愈 《石鼓歌》:“ 少陵 无人 謫仙 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金 曹之谦 《寄元遗山》诗:“诗到 夔州 老更工,只今人仰 少陵 翁。” 郁达夫 《奉赠》诗之五:“一纸家书抵万金, 少陵 此语感人深。”

司马

(1)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掌兵事,或位置贬谪及闲散官员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姓

风云

①风和云:天有不测~。 ②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突变。

变化

事物产生新的状况

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化。——《礼记·中庸》疏

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则天道变化,不主故常是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飞腾

(1) 迅速地飞起;升腾

(2) 飞扬

侧目

(1) 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不敢从正面看,形容畏惧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童区寄传》

回身

转身

他放下东西,回身就走了

何由

亦作“ 何繇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沉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西颢

秋季。西方曰颢天,秋位在西,故称。 唐 刘禹锡 《上门下裴相公启》:“授鉞於西顥之半,策勋於北陆之初。”

羽毛

(1) 鸟类的毛

(2) 鸟羽和兽毛,比喻人的名誉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