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书上人

作者:陈尧佐 朝代:宋代

寄书上人原文

阶前春色长苔斑,避俗常闻昼掩关。
一榻琴书双阙寺,片心泉石二林山。
江楼把酒云供望,松院支筇鹤对闲。
谁向风骚为消息,此身元在寂寥间。

诗词问答

问:寄书上人的作者是谁?答:陈尧佐
问:寄书上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尧佐的名句有哪些?答:陈尧佐名句大全

陈尧佐寄书上人书法欣赏

陈尧佐寄书上人书法作品欣赏
寄书上人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春色

(1) 春天的景色

(2) 指脸上的喜色

苔斑

苔藓丛生如斑点之状。 唐 无名氏 《朝元阁赋》:“金铺烛耀,玉磶苔斑。” 清 孙枝蔚 《寓百福寺》诗:“更防车马至,踏破古苔斑。”

避俗

(1).避世隐居。 唐 杨凭 《千叶桃花》诗:“若教避俗 秦 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元 卢挚 《渊明归来图》诗:“亡 秦 扶 汉 声隆隆, 渊明 初非避俗翁。” 清 李渔 《闻过楼》第二回:“这一所住宅,也是个有趣的朋友起在这边避俗的。”

(2).指出家。 清 李渔 《奈何天·伙醋》:“我和你避俗以来,光阴迅速,不觉已是一载有餘。”

(3).舍弃旧俗。参见“ 避俗趋新 ”。

掩关

(1).关闭;关门。 唐 吴少徵 《怨歌行》:“ 长信 重门昼掩关,清房晓帐幽且閒。” 明 刘基 《辛卯仲冬雨中作》诗之一:“青灯无光掩关坐,饥鼠相衔啼过我。”

(2).坐关。指佛教徒闭门静坐,以求觉悟。为期至少七天,长则不限。 唐 白居易 《秋山》诗:“何时解尘网,此地来掩关。” 清 唐孙华 《同友人游善果寺》诗:“客倦思寻榻,僧闲各掩关。”

双阙

(1).古代宫殿、祠庙、陵墓前两边高台上的楼观。《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两宫遥相望,双闕百餘尺。” 唐 吴融 《送僧归破山寺》诗:“别来双闕老,归去片云閒。” 明 王宠 《入消夏湾》诗:“千山翫迴转,双闕开嶙峋。”

(2).借指宫门。 唐 广宣 《驾幸天长寺应制》诗:“宸游双闕外,僧引百花间。”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比亦再过於双闕,未尝一对於清光。”

(3).借指京都。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聊且夜行游,游彼双闕间。” 唐 杜甫 《承间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之十:“意气即归双闕舞,雄豪復遣 五陵 知。” 仇兆鳌 注:“双闕,谓都中。” 明 戴缙 《楚江旅怀》诗:“客梦悬双闕,乡心逐五羊。”

心泉

(1).犹心怀。 唐 欧阳詹 《太学张博士讲<礼记>记》:“所昧镜彻於灵臺,所疑冰释於心泉。”

(2).心中的思绪。 郭沫若 《瓶·献诗》:“我久已干涸了的心泉,又从我化石的胸中飞迸。”

二林

庐山 东林寺 、 西林寺 的合称。 唐 白居易 《与微之书》:“僕去年秋,始游 庐山 ,到东西二 林 间 香炉峯 下,见云水泉石,胜絶第一,爱不能捨,因置草堂。” 唐 郑谷 《题兴善寺》诗:“寺在帝城阴,清虚胜二 林 。”

把酒

拿着酒杯

把酒问青天。——宋· 苏轼《水调歌头》

松院

植松的庭院。 唐 德宗 《七月十五日题章敬寺》诗:“松院静苔色,竹房深磬声。” 唐 杜牧 《秋日》诗:“烟起药厨晚,杵声松院深。”

向风

(1).临风;迎风。《楚辞·远游》:“谁可与玩斯遗芳兮,晨向风而舒情。”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向风长叹息,断絶我中肠。” 明 陈子龙 《过酥溪水深不可涉》诗:“纂纂枣垂雨,离离苗向风。”

(2).谓仰慕其人之品德或学问。 南朝 梁 陆倕 《石闕铭》:“於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人识廉隅,家知礼让。”《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於是四方郡国,莫不向风。” 宋 岳珂 《桯史·李敬子》:“方其居乡时,士子向风,不远千里至。”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於是有文无学之士,靡然向风。”

归依;仰慕。 汉 贾谊 《过秦论》:“天下之士,斐然嚮风。”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令陛下处积安之时,乘不拔之势,拱手垂裳而天下嚮风。”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 噶尔丹 自是不敢窥 藏 ,而西南之巴勒布三部及布鲁克部,相继嚮风入贡。” 梁启超 《中国改革财政私案》七:“於是人人嚮风,争欲效之。”

消息

(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寂寥

(1) 空廓

寂寥无人。——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2) 寂静;无人倍伴的,独自一人的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