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韵送张守

作者:陈造 朝代:宋代

再次韵送张守原文

唾壶声里晚凉轻,风自虚徐月自倾。
诗好要从知者道,格高今识古人情。
三熏谁定分膏馥,十袭吾方守诅盟。
预恐幽居念离索,时须开卷慰愁生。

诗词问答

问:再次韵送张守的作者是谁?答:陈造
问:再次韵送张守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造的名句有哪些?答:陈造名句大全

陈造再次韵送张守书法欣赏

陈造再次韵送张守书法作品欣赏
再次韵送张守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唾壶

旧时一种小口巨腹的吐痰器皿。《西京杂记》卷六:“ 魏襄王 冢……牀上有玉唾壶一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漾水》:“絶壁峭峙,孤险云高,望之形若覆唾壶,高二十餘里。”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 武帝 ( 汉武帝 )以 孔安国 为侍中,以其儒者,特许掌御唾壶,朝廷荣之。”

虚徐

(1).从容不迫;舒缓。《尔雅·释训》:“其虚其徐,威仪容止也。” 郭璞 注:“雍容都雅之貌。”按,今本《诗·邶风·北风》作“其虚其邪”。《淮南子·原道训》“原流泉浡,冲而徐盈” 汉 高诱 注:“冲,虚也。始出,虚徐流不止,能渐盈满。” 唐 张说 《崔礼部园亭得深字》:“窈窕留清馆,虚徐步晚阴。” 宋 司马光 《奉和大夫同年张兄会南园诗》:“茂林穿繚绕,微径步虚徐。”

(2).舒展;舒敞。 唐 杜甫 《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诗:“虚徐五株态,侧塞烦胸襟。”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冈东录》:“楼北小室虚徐,疏櫺秀朗,盖 静照轩 也。”

(3).迟疑;盘旋。《文选·班固<幽通赋>》:“承灵训其虚徐兮,佇盘桓而且俟。” 李善 注:“虚徐,狐疑也。” 唐 岑参 《秋夕听罗山 * 三峡流泉》诗:“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演漾怨 楚 云,虚徐韵秋烟。” 宋 苏轼 《清风阁记》:“风起於苍茫之间,彷徨乎山泽,激越乎城郭道路,虚徐演漾,以汎汝之轩窗栏楯幔帷而不去也。”

知者

能了解的人;有见识的人。 唐 元稹 《琵琶歌》:“曲名《无限》知者鲜,《霓裳羽衣》偏宛转。” 宋 苏轼 《以双刀遣子由次其韵》:“作诗铭其背,以待知者看。”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故余尝谓 太白 诗,谨守古人绳墨,亦步亦趋,不敢相背。至 杜陵 乃真与古人为敌,而变化不可测矣……但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有智慧的人。《周礼·考工记序》:“知者创物,巧者述之。”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史记·商君列传》:“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 唐 杜甫 《贻华阳柳少府》诗:“鬱陶抱长策,义仗知者论。” 章炳麟 《文学说例》:“党同妬真,以破碎讥知者,人心浑浑,日益顽嚚,良有以也。”

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三熏

见“ 三薰三沐 ”。

定分

(1).确定名分。《荀子·非十二子》:“终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不可以经国定分。”《后汉书·邓骘传》:“常母子兄弟,内相勑厉,冀以端慤畏慎,一心奉戴,上全天恩,下完性命。刻骨定分,有死无二。终不敢横受爵土,以增罪累。” 郭沫若 《十批判书·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可见定分是这一派的重要主张, 慎到 与 彭蒙 为一类是很有根据的。”

(2).固定的名分。《新唐书·郁林王恪传》:“吾於 恪 岂不欲常见之?但令早有定分,使外作藩屏。”《四游记·铁拐大怒洞宾》:“天下有大数,岂得妄为!华夷有定分,何得相犯!”

(3). * 谓人事均由命运前定,人力难以改变,称为“定分”。 晋 欧阳建 《临终诗》:“真伪因事显,人情难豫观。穷达有定分,慷慨復何难!”《宋书·顾顗之传》:“ 顗之 常谓命有定分,非智力所移。”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鸟生八九子》:“言寿命各有定分,死生何叹前后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 粤 东诸生 谢启祚 ,年九十八,犹入秋闈。以年例当早邀恩赐,大吏每列其名,輒力却之曰:‘科名,定分也,老手未頽,安见此生不为耆儒一吐气。’”

膏馥

本为脂膏的香味,借喻对诗文的美好的回味。 宋 辛弃疾 《满江红·游清风峡和赵晋臣》词:“风采妙,凝冰玉。诗句好,餘膏馥。”

十袭

把物品一层又一层地包裹起来,以示珍贵。 宋 欧阳修 《谢赐<汉书>表》:“十袭珍藏,但誓传家而永寳。” 宋 陈师道 《谢寇十一惠端砚》诗:“琢为时样供翰墨,十袭包藏百金贵。” 宋 杨万里 《三辰砚屏歌》:“怀璧未为罪,借书未为痴,公当十袭古锦帊,如何传翫十手把,不防夜半有力者?”

诅盟

(1).誓约。《书·吕刑》:“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 孔颖达 疏:“虽有要约,皆违背之。” 唐 刘禹锡 《上门下裴相公启》:“某顷堕危厄,常受厚恩。诅盟於心,要之自效。”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於是 苗 逃归,播告徒党,诅盟益坚,多手刃妻女,而后出抗官兵。”

(2).谓歃血结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在昔三王,诅盟不及,时有要誓,结言而退。” 唐 刘禹锡 《郑州刺史东厅壁记》:“里无吏迹,民去痼疾,授牘占租,如临诅盟。”

幽居

(1) 隐居,很少与外界往来(他已幽居十年了)

(2) 宁静的住所

离索

(1).离群索居。 唐 杜甫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离索晚相逢,包蒙欣有击。” 仇兆鳌 注:“离索,离羣索居,见《礼记》 子夏 语。” 宋 陆游 《钗头凤》词:“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明 皇甫涍 《将命巡轺徙倚署阁》诗:“俄顷惻幽衷,遇物悲离索。” 叶圣陶 《火灾·醉后》:“我知道他有离索之感,更兼昨夜酒醉,很不宜于作文。”

(2).萧索。《北齐书·元孝友传》:“设令人强志广娶,则家道离索,身事迍邅,内外亲知,共相嗤怪。” 宋 姜夔 《凄凉犯·合肥秋夕》词:“緑杨巷陌,西风起,边城一片离索。” 夏承焘 注:“这里作为萧索之意。”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擒嚭》:“旌旗片片穿林薄,游魂渺渺增离索,增离索。”

开卷

(1)

(2) 打开书阅读

(3) 考试形式,可借助书面资料答题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