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知识 >>持节_持节介绍_持节历史知识_持节历史词典

持节

历史知识

持节怎么写好看:

持节历史词典解释

官员或使臣外出时持皇帝所授节杖,以示威权。《后汉书·光武纪》:“持节北渡河。”李贤注:“节,所以为信也,以竹为之,柄长八尺,以旄牛尾为其眊三重。”晋以后,军事长官出征或出镇时,加持节即可杀无官位之人,在军事行动中享有诛杀二千石以下官员的权力。大臣出使出巡或代表皇帝参加祭吊时,亦持节,以示权位与尊崇。后渐演变为一种官号。唐武德元年(618)规定,刺史加号持节;贞观二十二年(648)以丹窟哥为持节十州诸军事松漠都督府都督,奚可度著为持节六州诸军事饶乐都督府都督。其后常加,然有名无实,但颁铜鱼符。后有节度使,持节之名亦废去。

词语分解:

  • 持节的解释 拿看旄节。节,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即凭证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 匈奴使留 汉者。——汉书·李广苏建传
  • 持的字典解释 持 chí 拿着,握住:持笔
  • 节的字典解释 节 (節) jié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

历史知识推荐:周纪

书名。一作周史。隋牛弘撰。十八卷。已佚。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持节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知识 持节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