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知识 >>解蔽_解蔽介绍_解蔽历史知识_解蔽历史词典

解蔽

历史知识

解蔽怎么写好看:

解蔽怎么写好看

解蔽历史词典解释

《荀子》篇名。解,解除;蔽,“言不能通明,滞于一隅,如有物壅蔽之也”(《荀子》杨倞注)。指排除主观之种种障碍因素,以准确反映客观实际。主观障蔽为感官遭到扰乱,如“厌(压)目而视”,“掩耳而听”;客观障蔽为外物使感知产生错觉,如山上望牛若羊,山下望木若箸。强调发挥“心”即理性思维之作用,做到“虚一而静”,破除“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的片面性,以取得“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伦),莫论而失位”的认识效果。文中批先秦诸子之蔽:“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执而不知知,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该篇的局限是夸大“心”和“圣人”的作用。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郑仲夔

约1592—? 明末江西信州今上饶人,字胄师、龙如。幼年失怙,由长兄抚育成人。屡试不第,教书为生,诗赋自娱。又漫游大江南北,多采辑明代名士文人言行风貌,仿世说新语体例,撰偶记、耳新、清言、隽区,合称玉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解蔽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知识 解蔽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