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知识 >>科举_科举介绍_科举历史知识_科举历史词典

科举

历史知识

科举怎么写好看:

科举历史词典解释

隋唐以来以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故名。隋文帝九品中正制为贵族垄断,百弊丛生,乃废之,并于开皇七年(587)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士。炀帝时始置进士科。通过各科考试,合格者可录用为官。唐代除进士科外,复置秀才明经、明法、明书、明算诸科,又有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科。这些科目每年举行考试,称为常举。此外,尚有皇帝特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举。诸科之中,惟进士科最为人所重。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又增设武举。宋代保留了常举诸科与制举考试,王安石变法时,以经义代诗赋为考试内容。以后又曾立经义、诗赋二科。元、明、清沿之;并在考试程序上增加了殿试,即考生通过省试(礼部试)后,还须赴殿试,由皇帝亲临录取。太宗时,又创立了糊名、誊录等制度,减少了考官阅卷时舞弊的可能。辽有进士甲、乙科,分乡贡、礼部试、廷试。金设进士科和女真进士科,分乡试、府试、会试、殿试四级,三年一试。元前期废科举,皇庆二年(1313)恢复,只进士一科,考试以经义为主,在《四书》内出题,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三年一试,分乡试、会试、御试三6*级。至明清,科举制度已达鼎盛,考试亦分三6*级,只进士一科,且定子、卯、午、酉年乡试,辰、未、戌、丑年会试。考试内容规定以《四书》、《五经》文句命题,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考生必须以《四书集注》等宋元人注释为根据,“代圣贤立言”。此外,防止舞弊的措施,如搜检、回避、复试等也更为周清朝除文、武科外,又有为八旗士子特设的翻译科。光绪三十一年(1905),行新学,废科举。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萨班·贡噶坚赞

1182—1251 南宋时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祖。原名贝丹顿珠。出生西藏款氏家族。幼年从父兄受严格宗教教育,二十三岁拜克什米尔地区入藏高僧释迦室利为师。通梵文及藏传佛教教派教法。学识渊博,被尊称为萨迦班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科举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知识 科举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