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知识 >>水则碑_水则碑介绍_水则碑历史知识_水则碑历史词典

水则碑

历史知识

水则碑怎么写好看:

水则碑怎么写好看

水则碑历史词典解释

古代竖立水涯,上刻尺度,用以测定和记录水位变化的石碑,称水则碑。宋代在吴江(今属江苏)竖立两块。左水则碑记录各年的特殊高水位。其中刻有“大宋绍熙五年(1194)水到处”、“大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水到此”。清象曦《吴江水考增辑》卷二引《吴江考》:左水则碑上分为“横七道,道为一则。以下一则为平水之衡。在一则,则高低田俱无恙;过二则,则极低田渰……过七则,极高田俱渰”。 右水则碑则是记录年内各旬的水位。

词语分解:

  • 水则的解释 立于水中测量水位高低的标尺。宋史·河渠志五:“ 景祐 二年, 怀敏 知 雄州 ,又请立木为水则,以限盈缩。”
  • 碑的字典解释 碑 bēi 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石碑

历史知识推荐:拱北关

海关名。清光绪十三年1887在澳门开设。西人名曰喇巴,即中国湾仔地方。此处仅设分厂,总办事处及税务司驻澳门。聘一名外国人为税务司,设监督一人。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水则碑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知识 水则碑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