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知识 >>都江堰_都江堰介绍_都江堰历史知识_都江堰历史词典

都江堰

历史知识

都江堰怎么写好看:

都江堰历史词典解释

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在四川都江堰市西北岷江中游。古时曾在都安县境内,称为都安堰,宋、元以后称今名。发源于岷山之南羊膊岭的岷江,水源旺盛,自山区转入成都平,流速陡降,易游易决,在水利工程兴建以前,水灾特别严重。战国初期,相开明决玉垒山,分引岷江水以排除水患,于是郫县、成都一带,“民得陆处”(《蜀王本纪》)。到秦昭王时,蜀郡李冰父子访察水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基本上完成了都江堰的排灌水利工程,于是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华阳国志》)后代屡有扩建,主要设施是在岷江江心,以竹笼装卵石,堆砌成鱼嘴状的分水工程,下接金刚堤,使岷江在此分为外江及内江两股。外江系岷江正流,在下游辟有许多灌溉渠道,兼具排洪作用;内江为人工渠道,凿玉垒山成宝瓶口,由此向下辟为走马河、阳河及柏条河等,穿入成都平原,成为灌溉兼通航运的渠道。在都江堰附近,还兴建了排水入外江的平水漕、飞沙堰等工程,使进入内江过多的洪水、泥沙自动泄归外江,以确保内江灌溉区的安全。都江堰附近的河底常易被沙砾卵石充填淤高,每年必须在外江、内江轮流用杩槎断流,以便进行淘挖。后人制定了“深淘滩、低作堰”的岁修原则,以及“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治水方针。都江堰以下内、外两江灌溉总面积曾达三百余万亩,后工程失修,灌溉面积逐渐缩减至二百余万亩。建国后,经整治扩建,现灌溉面积已扩大到八百多万亩。

都江堰附近形势

词语分解:

  • 都江堰的解释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在四川省灌县境内。该工程为公元前256年秦朝时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以后历代又经改造,工程系将部分岷江水引到成都平原灌溉农田,过去总灌溉面积20多万公顷,目前已达46万公顷
  • 堰的字典解释 堰 yàn 挡水的堤坝:堤堰

历史知识推荐:汉军

①军名。1辽对汉人组成的军兵的概称,由南枢密院统领。侍卫军中有专设的兵种,称“汉军侍卫”,由“侍卫汉军兵马都指挥使司”统领。辽阳路东京兵马都部署司契丹、奚、汉、渤海四军分立,设汉军都指挥使司统汉军。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都江堰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知识 都江堰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