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知识 >>借徣_借徣介绍_借徣历史知识_借徣历史词典

借徣

历史知识

借徣历史词典解释

又作借借、假借、徣借。(1)宋代杂税之一。约宋徽宗时,始订有借徣法,规定各级官府可在圣节向市户借用钱财。实际上官府常以借徣为名,勒索市户的财物。州、县学的上舍生、内舍生一度可免借徣,少数佛寺亦享有免除借徣的特权。(2)民间借贷法之一,即暂借物品,一般不出租金;借徣钱财,则须纳息钱。

词语分解:

  • 借徣的解释 1.借出。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四引马癖记:“校书郎 李蟠 蓄马甚多,出游则一里更二马;借徣供应,可逮十家。”2.借取置办。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皇后出乘舆:“士庶家与贵家婚嫁,亦乘檐子,只无脊上铜凤花朵。左右两军,自有假赁所在,以至从人衫帽,衣服从物,俱可赁,不须借徣。” 邓之诚 注:“徣即措。”
  • 借的字典解释 借 jiè 暂时使用别人的财物等:借用
  • 徣的字典解释 徣 jiè 古同“借”

历史知识推荐:官盐

依盐法规定生产、运销并纳税的食盐。与私盐相对。由官销或由商人完税领引运销。参见“私盐”。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借徣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知识 借徣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