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知识 >>通事舍人_通事舍人介绍_通事舍人历史知识_通事舍人历史词典

通事舍人

历史知识

通事舍人怎么写好看:

通事舍人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1)中书省属官。亦称中书通事舍人、中书舍人东晋始置,掌呈奏案章,七品,多选名流充任。后省,由中书侍郎兼其职。南朝复置,员四人,渐引用有才干的寒士,于呈奏本职外,兼掌诏令,入直内廷,出宣帝命,凡有奏,由其持入参决,遂夺中书侍郎之职,权倾天下。梁后期改名中书舍人北朝亦称中书舍人。参见“中书舍人”。(2)隋初置为内史省(中书省的改称)属官,员十六人。职如前朝谒者,掌承旨传宣之事,从六品上。开皇三年(583)增为二十四员。大业三年(607)改名通事谒者,从六品,隶谒者台。唐武德四年(621)废谒者台,复名通事舍人,员十六人,从六品上。掌朝见引纳、殿廷通奏、承旨宣劳等事,选善辞令者充任。隶四方馆,名义上属中书省。北宋改隶閤门,亦称閤门通事舍人,员十人,从七品。朝会宴幸时赞相礼仪,传宣引班,赞其拜舞之节而纠其违失。号为閤职。为武臣清要之选。辽代为南面朝官,隶门下省通事舍人院。金复称閤门通事舍人,员二人,从七品。时閤门司隶宣徽院。元代置于侍仪司,隶礼部。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始置十四员,后或减或增,至治元年(1321)以后定置十六员,从七品。元末朱元璋吴元年(1367)亦置,隶侍仪司,明洪武四年(1371)定为从九品。后改侍仪司为殿廷仪礼司(鸿胪寺),遂罢。(3)北魏门下省属官。太和十七年(493)定为六品上。麴氏高昌国亦置,地位较高。(4)东宫属官。南朝齐、梁、陈皆置,亦称东宫通事舍人,掌传宣令旨、内外启奏。梁位一班,陈九品。北齐太子门下坊属官有通事舍人。隋初隶太子典书坊,员八人,正七品,掌导引东宫官员辞见,承令劳问。大业三年改名宣令舍人。唐复旧名,隶太子右春坊,员八人,正七品下。辽为南面朝官,隶太子右春坊。明置二员,隶詹事府。清初沿置,从九品。顺治十五年(1658)省。

词语分解:

  • 通事的解释 旧指翻译人员
  • 舍人的解释 1.官名。周礼·地官·舍人:“舍人掌平宫中之政,分其财守,以灋掌其出入者也。”本宫内人之意,后世以为亲近左右之官。 秦 汉 有太子舍人,为太子属官; 魏 晋 以后有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宣诏命; 隋 唐 又置起居舍人,掌修记言之史,置通事舍人,掌朝见引纳; 明 清 内阁中书科设中书舍人,掌书写诰敕。此外, 宋 有阁门宣赞舍人, 元 有直省舍人、侍仪舍人, 明 有带刀散骑舍人,则皆为近侍武职。2

历史知识推荐:三孤

即三少。书·周官:“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地位次于三公,尊于卿。历代沿置。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通事舍人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知识 通事舍人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