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知识 >>天人感应_天人感应介绍_天人感应历史知识_天人感应历史词典

天人感应

历史知识

天人感应怎么写好看:

天人感应历史词典解释

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神秘观点。先秦已产生。以为天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最高主宰,有意志有感情,君临天下,干预人事。人的活动亦能感动天,使之做出反应。自然灾害和祥瑞是天对人表示谴责和褒奖。《左传·僖公五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孟子认为君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可以“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上》)《中庸》更认为“至诚”之人能够“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西汉董仲舒吸取阴阳五行、五德终始的理论,将其系统化,成为其封建神学体系的基础。认为皇帝若能虔诚地祭天爱民,实行德政,就能得到天的嘉奖,以河图洛书、凤凰来仪等祥瑞示之。相反,“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汉书·董仲舒传》),即出现雨石、春凋秋荣等灾害,最后改朝换代,变易君主。这种天以灾异、符瑞示人,人以德行感天的观点,是神学目的论之重要内容。

词语分解:

  • 天人的解释 1 ∶天和人;天象和人事天人之际天人合一2 ∶仙人;神人;才能或容貌出众的人 3 ∶特指天子
  • 感应的解释 1 2 物理学名词。一个物体如电导体、可磁化体、电路内部由于另一类似激发物体的接近但不接触或者由于磁通的变化而产生的电荷、磁性或电动势3 因受外界影响而引起相应的反应自然界现象对于人间情绪有种种不同的感应,我以为月亮引起的感应多半是消极。——茅盾谈月亮令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与妻书

历史知识推荐:临澧县

西晋太康四年283改充县置,因临澧水得名。治今湖南桑植县。属天门郡。南朝梁以后废。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天人感应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知识 天人感应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