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事件 >>魏绛和戎_魏绛和戎介绍_魏绛和戎事件经过_魏绛和戎历史事件

魏绛和戎

历史事件

魏绛和戎怎么写好看:

魏绛和戎怎么写好看

魏绛和戎历史词典解释

晋国魏绛实行的与戎族和好的政策。公元前569年,晋国北方以无终(当时居于今山西太附近)为首的戎人部族遣使到晋国,通过向晋悼公请求和好。悼公本来不相信戎狄,魏绛向悼公述和戎的五大好处,即可以用财物换取戎狄广阔的土地,可以使边境安宁,可以通过戎狄的服事晋国使四邻震动,可以使将士少受军旅之以及避免统治者的穷兵黩武等等。晋悼公听从了魏绛的建议,命他与诸戎结盟。据《左传》襄公十一年记载,晋国的和戎政策使晋悼公取得了在“八年之内, 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的积极效果。

词语分解:

  • 魏的解释 魏 wèi 古代宫门上的楼台:魏阙(古代宫门上所建的巍然高出的台阙,因下边两旁有悬布法令的地方,所以亦用来代指朝廷)
  • 和戎的解释 1.指与少数民族或别国媾和修好。左传·襄公四年:“公曰:‘然则莫如和戎乎?’对曰:‘和戎有五利焉。’”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二:“晚节从世务,乘障远和戎。”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诸将耻於无功,莫敢言和戎者。” 郁达夫 杂感诗之四:“策到和戎原辱国,功成不义反封侯。”2.犹和亲。指封建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统治者结亲交好。 明 马銮 明妃诗:“安边无策始和戎,簫鼓含情出禁中。” 郁达夫

历史事件推荐:保甲制

保甲是清代一种严密控制人民的基层行政组织。其制规定:不论城乡,每十户立一牌长,十牌立一甲长,十甲立一保长。每户门上悬挂一牌,上写户主姓名和丁口数,并登入官册,以便稽查。户口迁移,需注明来往处所。又责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魏绛和戎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事件 魏绛和戎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