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事件 >>帝后党争_帝后党争介绍_帝后党争事件经过_帝后党争历史事件

帝后党争

历史事件

帝后党争怎么写好看:

帝后党争怎么写好看

帝后党争历史词典解释

清末以光绪皇帝载湉为代表的帝党与以慈禧太后那拉氏为代表的后党之间的斗争。清统治集团内部帝、后两党的矛盾由来已久。1874年(同治十三年)同治帝死后,那拉氏立自己的侄子、外甥、四岁的载湉为帝,改年号为光绪,第二次垂帘听政。1889年(光绪十五年)载湉“亲政”,那拉氏宣布“撤帘归政”。载湉虽然“亲政”,但实际大权仍操在那拉氏手中。朝中许多官僚从个人或集团利益出发,分别集结于载湉或那拉氏周围。帝党的核心人物是光绪皇帝的师傅、户部尚书翁同龢,此外还有孙家鼐、志锐、文廷式、汪鸣銮、长麟、謇等文职官僚,执掌着发布上谕的权力。后党主要成员有荣禄、刚毅、毓汶、徐用仪等掌握中央及地方军政实权的大官僚,宫内则有总管太监李莲英。中日甲午战争中,帝党主战,希图侥幸取胜,以削弱后党势力,后党主和,力图保存实力。结果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帝党从救亡和争权出发,逐渐倾向维新,与维新派结合,发动百日维新。6月11日(四月二十三日)载湉下“明定国是”诏, 6月15日(四月二十七日)那拉氏首先迫令载湉将翁同龢开缺回籍,派荣禄任直隶总督,节制北洋各军。9月4日(七月十九日)载湉下令将阻格礼部主事王照上书的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等六堂官革职。9月5日(七月二十日)又委任杨锐、光第、林旭、谭嗣同四位维新人士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后党谋反扑。维新派建议载湉借助新建陆军督办袁世凯保护新政。9月21日(八月六日)那拉氏发动政变,幽禁载湉,捕杀谭嗣同等六人,其他维新派人士、帝党官僚亦均遭监禁、充军或罢逐,那拉氏再次“垂帘听政”。至此帝后两党之间的争斗,以那拉氏独揽一切军政大权而告终。

词语分解:

  • 帝的解释 帝 dì 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上帝
  • 争的解释 争 zhēng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争夺

历史事件推荐:孙文越飞宣言

1923年孙中山与越飞联合发表的宣言。俄国十月革命后,孙中山逐渐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以俄为师才能取得胜利。1918年夏,孙中山和苏俄政府之间有了电信联系。1922年8月,苏联政府派特使越飞来华。192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帝后党争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事件 帝后党争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