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官职 >>三等黜陟法_三等黜陟法介绍_三等黜陟法什么官_三等黜陟法历史官职

三等黜陟法

历史官职

三等黜陟法历史词典解释

北魏考课官吏的等第规定。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制定,据《书·文帝纪》的记载,其内容为:“三载一考, 考即黜陟。……各令当曹考其优劣,为三等。……上上者迁之, 下下者黜之, 中中者其本任。”宣武帝时将接受考课的官员分为任事官与散官两类,任事官三年一考,散官四年一考, 以决定升降等第。明帝元年(公元525年)又改任事官为一年一考。

词语分解:

  • 三等的解释 1.三种等级。周礼·夏官·槀人:“弓六物为三等,弩四物亦如之。”史记·平準书:“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著议第九:“书契以降,世有三等。”2.三层,三6*级。史记·孔子世家:“会 齐侯 夹谷 ,为坛位,土阶三等。”

历史官职推荐:泉府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地官府司市下大夫属官,掌钱币的铸造,其下设泉府下士以佐其职。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三等黜陟法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官职 三等黜陟法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