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官职 >>领民酋长_领民酋长介绍_领民酋长什么官_领民酋长历史官职

领民酋长

历史官职

领民酋长怎么写好看:

领民酋长怎么写好看

领民酋长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北魏置。委任依附其政权的少数民族首为之,可世袭。北齐沿置。有“第一领民酋长”,“第二领民酋长”“第三领民酋长”等,详见各条。


官名。北地方制度,除在汉族地区实行县制度,以护军制度统治汉人以外的异族之外,对于其统治民族鲜卑本族或早期降附的其他少数民族则保留酋长制。依照部落来居住的地区的大小分封给各部落酋领,各部落酋领其初沿袭原有习惯称作“汗”,后来改用汉名,称为酋长,其所辖之地大小不一,大的有三百平方里,小的亦有一百平方里。部落的人口一般接近一万户,每户出武士一人,组成军队,由酋长统。酋长因其辖境大小及人口多寡又有第一等酋长、第二等酋长、第三等酋长之别,简称第一酋长、第二酋长、第三酋长(据《隋书·百官志二》所载北齐官品,第一领民酋长,流内比视从三品;第二领民酋长,流内比视从四品:第三领民酋长,流内比视从五品),其品秩仅稍次于上、中、下三州刺史,可见领民酋长的地位仅次于刺史。他们常率领所部武士从征四方,亦得离开部落出任中央或地方官员。此类鲜卑本族部落,其分布不限于北边诸镇,前期京畿地区,如代郡西部及善无、容等地亦普遍设置。文帝迂都洛阳以后,部落酋长原则上应南居洛阳,但为联络部落与酋长的感情,许其冬居洛阳,夏返部落。至魏末大乱,部落南徙,于是部众随从酋长征战,迁徙不常,与过去世代定居有其固定地域者完全不同。在其既入汉人地区,且又迁徙无定的情况下,部族逐渐衰微或逐渐华化,经过数十年之后,部族遂行瓦解而不复可考。

词语分解:

  • 领的解释 领 (領) lǐng 颈,脖子:引领而望
  • 酋长的解释 1 ∶原始社会如氏族、部落或村落的小首领或低级首领2 ∶印度次大陆部分地区的首长或领袖如在一个村庄3 ∶北部非洲的部落首长或领袖4 ∶非洲人部落尤其是祖鲁人部落的首领或领袖

历史官职推荐:光远将军

官名。十六国后秦置,姚兴任党娥为之,统兵出征。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复置,列为十光将军之一,定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十四班。陈改定为拟六品,比秩千石。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领民酋长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