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官职 >>正议大夫_正议大夫介绍_正议大夫什么官_正议大夫历史官职

正议大夫

历史官职

正议大夫怎么写好看:

正议大夫怎么写好看

正议大夫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始置,正四品。唐沿置为正四品上文散官。宋初沿唐制,太宗太平兴国(976—984)初改正奉大夫。神宗元丰三年(1080)置为新寄禄官,取代旧寄禄官六部侍郎,从三品。哲宗元祐三年(1088)分为左、右二阶。徽宗大观二年(1108)又以左正议大夫为正议大夫,改右为通奉大夫金朝置为文散官,正四品上。元改正三品,宣授。明为正三品,加授。


官名。正议大夫在唐代为文散官正四品上阶,金代与唐同,元代为正三品,明代为正三品加授之阶。见《新唐书·百官一·吏部》、《金史·百官一·文官九品》、《元史·百官七·文散官》、《明史·职官一·吏部》。

词语分解:

  • 正议的解释 1.公正的言论。左传·昭公三年:“二子曰:‘吾不可以正议而自与也。’”汉书·朱博传:“初, 哀帝 祖母 定陶太后 欲求称尊号,太后从弟 傅喜 为大司马,与丞相 孔光 、大司空 师丹 ,共持正议。” 宋 司马光 论横山疏:“邻人窃己之财,己以正议责之可也。” 章炳麟 序<革命军>:“然自 乾隆 以往,尚有 吕留良 、 曾静 、 齐周华 等持正议以振聋俗,自尔遂寂泊无所闻。”2.谓秉正发表议论。后汉
  • 大夫的解释 古代官名。西周以后的诸侯国中,国君下有卿、大夫十三6*级,“大夫”世袭,且有封地。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孤之过也,大夫何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历史官职推荐:且鞮侯

汉时匈奴侯名。汉书·苏建传:“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正议大夫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官职 正议大夫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