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官职 >>漕运总督_漕运总督介绍_漕运总督什么官_漕运总督历史官职

漕运总督

历史官职

漕运总督怎么写好看:

漕运总督怎么写好看

漕运总督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明清督理漕运的最高长官。明景泰二年(1451),与总兵同理漕务。并兼巡抚、扬庐、凤四及徐、和、滁三,驻淮嘉靖四十年(1561)兼提督军务。万历七年(1579)曾一度兼管河道清朝沿置,定制为正二品。若兼尚书则为从一品。掌相度运道,催趱过淮漕船,总理一切漕务。每年随重运京述职。综制文武,标下副将参将等官; 属下有督粮道、管粮押运各官。顺治(1644—1661)中亦曾兼凤庐巡抚事,並曾设满洲侍郎一人理。咸丰十年(1860)以后节制江北镇、道各官。光绪三十一年(1905)因漕运停而裁省。


官名。也称总督漕运,为漕运长官,总理漕运事务;在不同时期,其职也有所不同。明始设此官,掌管漕粮取齐、上缴、监押运输等事。明朝初期设京畿漕运司漕运使,后来又设漕运总兵;宗景泰以后,又改设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清朝沿袭明制,称漕运总督,官级为正二品;兼尚书衔的为从一品。清朝漕运总督驻淮安府,总理山东河南苏、安徽、江西浙江湖南、湖北漕政;其属官有巡视漕务(四人)、督粮道(七人,正四品)、管粮同知(六人,正五品)、管粮通判(三十三人,正六品)、押运同知、通(各十六人)、漕标副(一人)、游击(一人)、都司(二人)、守备(二人)、管理塘务(一人)、千总(四人)、把总(十人)、备(五人)、领运守备(九人)、领运守所千总(十三人)、千总一百八十六人。清朝末年,海运代替河运,此官便被撤销。见《明史·职官二》、《清史稿·职官三》。

词语分解:

  • 漕运的解释 旧指由水路往京城运粮或运送军粮详细解释旧指从水路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军需。 汉 桓宽 《盐铁论·刺复》:“ 涇 淮 造渠,以通漕运。” 晋 王羲之 《与尚书仆射谢安书》:“今事之大者未布,漕运
  • 总督的解释 ∶明初在用兵时派往地方巡视监察的官员;清朝始正式成为地方最高长官,一般管辖两省的军事和政治,也有管三省或只管一省的总督胡宗宪。;;《明史》 ∶英法等国派驻殖民地的最高统治官员加拿大总督 ∶英国国王派

历史官职推荐:太子左司御率府副率

官名。即太子左司御副率。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漕运总督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官职 漕运总督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