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地名 >>吴大澂铜柱_吴大澂铜柱在哪里_吴大澂铜柱介绍_吴大澂铜柱历史地名

吴大澂铜柱

历史地名

吴大澂铜柱历史词典解释

在今吉林珲春市东南二十里板石镇境天文台旧址。为珲春至岩杵河要道。清光绪十二年(1886),吴大澂与沙皇俄国巴拉诺夫在沙草峰南竖立土字界碑时,在第八记号处立铜柱。柱高12.15尺,宽3.03尺,上刻吴大澂手书篆字共四行五十八字:“光绪十二年四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吴大澂,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奉命会勘中俄边界,既竣事,立此铜柱。铭曰:‘疆域有志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二十六年(1900),沙俄入侵珲春时,将铜柱毁为两,迁至伯力(哈巴罗夫斯克)博物馆。

词语分解:

  • 铜柱的解释 1.铜制的支撑建筑物的柱子。史记·孝武本纪:“其后则又作 栢梁 、铜柱、承露僊人掌之属矣。” 明 何景明 易水行:“手持匕首摘铜柱,事已不成空駡倨。”新民晚报1990.8.5:“白玉般的础石上耸立着粗大的铜柱。”2.神话传说中的天柱。神异经·中荒经:“ 崑崙之山 ,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3.铜制的作为边界标志的界桩。后汉书·马援传“嶠南悉平” 李贤 注引 晋 顾微 广州记:“ 援

历史地名推荐:毕节驿

元置,即今贵州毕节市。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吴大澂铜柱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地名 吴大澂铜柱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