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倒持泰阿,授之以柄_倒持泰阿,授之以柄解释_倒持泰阿,授之以柄来历出处_倒持泰阿,授之以柄历史典故

倒持泰阿,授之以柄

历史典故

倒持泰阿,授之以柄历史词典解释

泰阿:古代宝剑名。泰,一作“太”。把宝剑倒拿着,剑柄给了别人,锋刃对着自己。比喻随意地把权力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语本《汉书.梅福传》“倒持泰阿,授楚其柄”。颜师古注:“言秦无道,令涉、项羽乘间而发,譬倒持剑而以把授与人也。”唐.陆贽《论关中事宜状》:“今执事者先拔其本,弃重取轻,所谓倒持太阿,授人以柄。”《宋史.苏易简传》:“苟思兵者凶器,战者危事,而不倒持太阿,授人以柄,则在四夷,而常获静胜。”也单作【倒持太阿】。《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十九回:“维时南军渠帅,实亦豁达寡防,堕彼(袁世凯)奸计,倒持太阿,豢此凶逆。”


见“倒持泰阿”。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信马游缰

信马:随着马走去。游:也作“由”。乘马随便漫游。比喻无主见,随外力而转移。歧路灯一四回:“原来谭绍闻,自从乃翁上京以及捐馆,这四五年来,每日信马游缰,如在醉梦中一般。” 见“信马由疆”。歧路灯14回: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倒持泰阿,授之以柄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倒持泰阿,授之以柄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