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袖手充耳_袖手充耳解释_袖手充耳来历出处_袖手充耳历史典故

袖手充耳

历史典故

袖手充耳怎么写好看:

袖手充耳历史词典解释

谓不闻不问。清 夏燮《中西纪事.江上议款》:“中有从旁解纷者,既不能誓师讨贼,视其力之所能为,则当袖手充耳,姑听命于发踪指示之人。”


并列 把手放在袖子里,把耳朵塞住。即不闻不问。清·夏燮《中西纪事·江上议款》:“中有从旁解纷者,既不能誓师讨贼,视其力之所能为,则当袖手充耳,姑听命于发踪指示之人。”△用于写置身事外,不帮助,不过问。

词语分解:

  • 袖手的解释 1.藏手于袖。表示闲逸的神态。 唐 韩愈 石鼎联句序:“道士哑然笑曰:‘子诗如是而已乎?’即袖手耸肩,倚北墻坐。”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一折:“没揣的两鬢秋,争如我便修身闲袖手。” 清 曹寅 贺新郎·又昭序皇和词甚美五迭前韵词:“此目枫亭闲袖手,瞥一双游刃腾空怕。擣虀具,且高掛。”2.藏手于袖。谓不能或不欲参与其事。晋书·庾敳传:“参 东海王 越 太傅军事,转军諮祭酒。时 越 府多雋异,
  • 充耳的解释 1.塞住耳朵。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郑玄 笺:“充耳,塞耳也。言 卫 之诸臣,颜色褎然,如见塞耳,无闻知也。”荀子·礼论:“充耳而设瑱。” 清 钱谦益 吴士熙授承德郎制:“昔 有宋 青溪 盗发,比疆连壤,褎如充耳。”2.指声音充满耳朵。 许地山 七宝池上底乡思:“你岂不闻这里有等等妙音充耳;岂不见这里有等等庄严宝相?”3.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及耳,可以塞耳避听。也叫

历史典故推荐:七足八手

见“七手八脚”。沙汀替身:“这时候,那个可怜的盐客,已经在~打扮好了。”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袖手充耳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袖手充耳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