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伏莽_伏莽解释_伏莽来历出处_伏莽历史典故

伏莽

历史典故

伏莽怎么写好看:

伏莽历史词典解释

《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后以“伏莽”指军队埋伏在草莽中。亦指潜藏的寇盗。唐 李德裕《授王元逵平章事制》:“始擒伏莽之戎,遽拔升天之险。”孙中山《上李鸿章书》:“方今伏莽时闻,灾荒频见。”

词语分解:

  • 伏莽的解释 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莽,丛生的草木。后以“伏莽”指军队埋伏在草莽中。亦指潜藏的寇盗。 唐 李德裕 授王元逵平章事制:“始擒伏莽之戎,遽拔升天之险。” 清 黄宗羲 阎公神道碑铭:“伏莽一发,必不可支。”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方今伏莽时闻,灾荒频见。”
  • 伏的字典解释 伏 fú 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
  • 莽的字典解释 莽 mǎng 草,密生的草:莽原

历史典故推荐:江东独步

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晋书.王坦之传:“坦之字文度,弱冠与郗超俱有重名,时人为之语曰:‘盛德绝伦郗嘉宾,江东独步王文度。’”后亦以“江东独步”泛指人才俊美,在一定范围之内独占鳌头。明.胡应麟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伏莽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伏莽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