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荡气回肠_荡气回肠解释_荡气回肠来历出处_荡气回肠历史典故

荡气回肠

历史典故

荡气回肠怎么写好看:

荡气回肠历史词典解释

①形容音乐、文辞婉转动人。三国曹丕《大墙上蒿行》: “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②形容感情充沛强烈。柳亚子《别香港》诗: “荡气回肠应雪涕,归田返璧定何年? ” ●战国宋玉高唐赋》: “纤条悲鸣,声似竽籁; 清浊相和,五变四会。感心动耳,回肠伤气: 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竽籁(yu lai): 皆古代乐器。五变: 五音变化。四会: 谓四方之声与之相会合。赋写高唐景观,气势磅礴,音响动人。山中草木繁茂兴旺,风吹枝条,悲声鸣耳,凄怆动人。孤儿寡妇,为之伤心落泪。


见 “回肠荡气”。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一纸遗书,令我荡气回肠!”

词语分解:

  • 荡的解释 荡 (蕩) dàng 清除,弄光:荡平
  • 回肠的解释 喻思虑忧愁盘旋于脑际,如肠之来回蠕动九曲回肠

历史典故推荐:项橐

战国策.秦策五:“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焉,奚以遽言叱也?’”后以“项橐”代称早慧的儿童。唐 路德延小儿师诗:“项橐称师日,甘罗作相年。”清 周亮工书影卷一:“梁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荡气回肠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荡气回肠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