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_铜山西崩,洛钟东应解释_铜山西崩,洛钟东应来历出处_铜山西崩,洛钟东应历史典故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历史典故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历史词典解释

《易.乾传》九五“疏”:“蚕吐丝而商弦绝,铜山崩而洛。”(见《佩文韵》卷八四“洛钟应”下引)

世说新语文学》“殷仲堪)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上文殷问远《易》何以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殷又发此问)?”梁刘孝标注引《东方朔传》曰:“武皇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诏问太史待诏(太史,古掌管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的官吏。待诏,也是官名,为应伺召对之意,汉代士优异者待诏金马门。遂用为官名)王朔。朔言:恐有兵气。更问东方朔,朔曰:‘臣闻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以阳气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钟先鸣。《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精之至也,其应在后五日内。’居三日,南郡太守上书言,山崩延袤(袤,音máo,纵长,也指横长;延袤,绵延连续)二十馀里。”

铜山崩洛钟应,实际上是山崩地震而产生的振共鸣。后根据上述传说记载,以“铜山西崩,洛钟东应”表示重大事件相互影响,彼此呼应。

南朝敬叔《异苑》卷二:“时,殿前大钟无故大鸣,人皆异之。以问张华,华曰:‘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寻上其事,果如华言。”


其他 比喻重大事件互相影响,或同类的集团或个人互相应和。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殷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刘孝标注引《汉书·东方朔传》云,武帝时,未央宫前钟无故自鸣三日,召问朔,朔曰:“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三日后,南郡太上书,言山崩延袤二十余里。※崩,不读作pēng。△多用以表示事件间的因果系。→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风马牛不相及

词语分解:

  • 铜山的解释 .蕴藏、出产铜矿的山。《史记·佞幸列传》:“﹝ 文帝 ﹞於是赐 邓通 蜀 严道 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 唐 罗隐 《后雪赋》:“至若涨盐池之水,屹铜山之巔,触类而生,不可殫言。”

历史典故推荐:高情远韵

见“高情远致”。明·宋濂《答张秀才论诗书》:“独陶元亮天分之高……直超建安而上之,~,殆犹大羹充铏,不假盐醯而至味自存者也。”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铜山西崩,洛钟东应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