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思过半矣_思过半矣解释_思过半矣来历出处_思过半矣历史典故

思过半矣

历史典故

思过半矣怎么写好看:

思过半矣历史词典解释

对问题的理解超过了一半。 意谓已经弄懂了大部分道理。语出《易.系辞下》:“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孔颖达疏:“言聪明知达之士,观此卦下彖辞,则能思虑有益以过半矣。”三国..嵇康《声无哀乐论》:“今粗明其一端,亦可思过半矣。”唐.李蔚《谏禁中饭僧疏》:“陛下细详时代之安危,眇鉴昔贤之敷奏,则思过半矣。”宋.苏轼《与李公择》:“大约安心调气,节食少欲,思过半矣。”《聊斋志异.宦娘》:“宦娘曰:‘君之业,妾思过半矣;但未尽其神理,请为妾再鼓之。’”


述补 ①已思考过一半了,形容所考虑的问题大部分已明白了。语出《易经·系辞下》:“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宋·范仲淹《推委臣下论》:孔子之辨门人,标以四科:一曰德行、二曰政事、三曰言语、四曰文学。以四科辨之,思过半矣。”②比喻事情已解决大半。清·钱谦益《兵科给事中李遇知授徵仕郎制》:“兵得人,而疆事思过半矣矣。”△多用于描述思考的状况。→深思远虑 ↔浅尝辄止

词语分解:

  • 思过的解释 对错误过失进行反思闭閤思过,一县莫知所为。——汉书·严延寿传
  • 矣的解释 矣 yǐ 文言助词(a.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如“由来久矣”,“悔之晚矣”;b.表示感叹,如“大矣哉”)

历史典故推荐:意兴索然

索然:空尽貌。形容兴致全无。东周列国志七一回:“景公意兴索然。左右问曰:‘将回宫乎?’景公曰:‘可移于梁邱大夫之家。’”叶圣陶疑:“虚空的疑虑和真实的惶惧,同样可以使人徬徨无据,意兴索然。”亦作“兴致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思过半矣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思过半矣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