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蛮触之争_蛮触之争解释_蛮触之争来历出处_蛮触之争历史典故

蛮触之争

历史典故

蛮触之争怎么写好看:

蛮触之争历史词典解释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战国时,国与齐国发生矛盾,魏惠王要派人去刺杀齐王,魏王手下的戴晋人用蜗牛角上蛮氏与触氏的争战为喻,劝说魏王停止与齐的冲突。然后,又从实处说到魏、齐之争与蛮、触之战没有什么两样,终于说服了魏王。后以“蛮触相争”比喻因细故而引起的无意义争端或发动互相残杀的非正义战争。

宋.苏轼《跋王晋卿所藏莲华经》:“乃知蜗牛之角,可以战蛮触;棘刺之端,可以刻沐猴。”


见“蛮争触斗”。清·王夫之《姜斋诗话》30:“胡之浮艳,又以矫宋为工。蛮触之争,要于兴,观,群,怨,丝毫未有当也。”

词语分解:

  • 蛮触的解释 庄子·则阳:“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 触氏 ;有国於蜗之右角者,曰 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后以“蛮触”为典,常以喻指为小事而争斗者。 唐 白居易 禽虫诗之七:“蟭螟杀敌蚊巢上, 蛮 触 交争蜗角中。”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访姨:“人生大梦信无凭, 蛮 触 徒然有鬭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顾乃於电光石火之内,更兴 蛮 触 之兵戈,不
  • 争的解释 争 zhēng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争夺

历史典故推荐:一瓣心香

唐.韩偓仙山诗:“一炷心香洞府开,偃松皱涩半莓苔。水清无底山如削,始有仙人骑鹤来。”心香,佛教谓中心虔诚,能感通佛道,如同焚香礼佛。一瓣,犹一炷。佛教禅宗长老开堂讲道,烧至第三炷香时,常说将这一瓣香敬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蛮触之争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蛮触之争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