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膏肓二竖_膏肓二竖解释_膏肓二竖来历出处_膏肓二竖历史典故

膏肓二竖

历史典故

膏肓二竖怎么写好看:

膏肓二竖怎么写好看

膏肓二竖历史词典解释

源见“病入膏肓”。指病魔。明 王玉峰《焚香记.回生》:“拯世扶危体道心,膏肓二竖不须寻。”

词语分解:

  • 膏肓的解释 1.古代医学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杜预 注:“肓,鬲也。心下为膏。”后遂用以称病之难治者。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夫治膏肓者,必进苦口之药;决狐疑者,必告逆耳之言。” 宋 朱熹 题谢少卿药园诗之二:“再拜药园翁,何以起膏肓?” 郁达夫 自述诗之五:“人言先父丧亡日,小子膏肓疾正深。
  • 二竖的解释 两个小孩,后以称病魔公梦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左传·成公十年

历史典故推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谷神,旧时因用作国家的代称。 百姓最贵重,社稷在其次,君主为最轻。 反映古代儒家的民本思想。语出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草本第三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膏肓二竖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膏肓二竖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