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背恩负义_背恩负义解释_背恩负义来历出处_背恩负义历史典故

背恩负义

历史典故

背恩负义怎么写好看:

背恩负义历史词典解释

同“背恩忘义”。《书.陈宝应传》:“遂乃背恩负义,各立异图。”


见“背恩忘义”。《陈书·陈宝应传》:“遂乃背恩负义,各立异图。”

词语分解:

  • 背恩的解释 背弃恩义。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天子以 绍 为太尉,转为大将军,封 鄴侯 ” 裴松之 注引 晋 袁晔 献帝春秋:“ 绍 耻班在 太祖 下,怒曰:‘ 曹操 当死数矣,我輒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 唐 陆贽 诛李希烈诏:“ 李希烈 蔑义背恩,穷奸极暴。”
  • 负义的解释 1.背弃恩义。后汉书·冯衍传上:“若夫知其不可而必行之,破军残众,无补於主,身死之日,负义於时,智者不为,勇者不行。” 李贤 注:“负,犹失也。” 前蜀 杜光庭 贺收陇州表:“自 岐 郊负义, 关 外隳盟,深辜敦好之仪,遽絶睦邻之分。” 清 徐士銮 宋艳·果报:“ 魁 竟渝盟, 桂英 忿 魁 负义。”花城1981年第5期:“她在责骂我不告而别,负义薄情!”2.仗义;讲义气。 宋 邵伯温 闻见

历史典故推荐:龟章

同“龟印”。南朝 宋 谢晦悲人道:“分河山之珪组,继文武之龟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背恩负义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背恩负义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