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卑躬屈节_卑躬屈节解释_卑躬屈节来历出处_卑躬屈节历史典故

卑躬屈节

历史典故

卑躬屈节怎么写好看:

卑躬屈节历史词典解释

卑躬:弯腰。屈节:丧失气节。形容谄媚奉承,毫无骨气。《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小兔子卑躬屈节,拿了愚表弟慎的名片。”郭沫若《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但到情急势迫的时候,他还能够对于贤能者去卑躬屈节,请罪求救。”少奇《论共6*6*党员的修养.六》:“他在私人问题上善于自处,没有必要卑躬屈节地去要求人家帮助。”又有 ① 【卑躬曲己】。《书.李彪传》:“臣与任城卑躬曲己,若顺弟之奉暴兄。”


并列 卑躬,低头弯腰。屈节,丧失气节。委屈自己的气度。或以礼敬贤者,或以逢迎上官,做出毫无骨气的奴才相。或以诱敌。语本《汉书·兒宽传》:“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可是一看这场面,特殊隆重的气氛,颇有几分鸿门宴的味道,卑躬屈节的逢迎之中,隐隐透出一片杀机。”△贬义。用于形容谄媚、奉承。→奴颜婢膝 俯首帖耳 ↔宁死不屈坚贞不屈 不屈不挠 矢志不移。也作“卑躬屈己”、“卑躬屈膝”、“卑体屈己”、“卑体曲己”。

词语分解:

  • 卑躬的解释 1.谦恭逊让。北史·李彪传:“臣与 任城 卑躬曲己,其所欲者无不屈从。”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 曹彬 ﹞每出镇蕃閫,卑躬待士。”2.犹卑身。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习惯之碍进化:“上古席地而坐,故其拜跪,出於自然,至椅桌兴则不适用矣,而世卒不能改,卑躬俯首,生气毫无。”
  • 屈节的解释 1 ∶失去尊严、节操屈节辱命。——汉书·李广苏建传2 ∶降低身分,对人谦卑卑躬屈节屈节事人

历史典故推荐:炊金爨玉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白饭青刍,待仆马之厚;炊金爨玉,谢款客之隆。”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卑躬屈节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卑躬屈节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