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略识之无_略识之无解释_略识之无来历出处_略识之无历史典故

略识之无

历史典故

略识之无怎么写好看:

略识之无历史词典解释

《新唐书.白居易传》载:相传唐诗人白居易,生下来七个月时,就认得“之”、“无”两个字,百不误。遂称稍为认得几个字,读过几天书的人为“略识之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九回:“最可笑的,还有一班市侩,不过略识之无……了钱叫人代作了来,也送去登报。”


述宾 唐代诗人白居易尝自称,他生下六七月,就已默识“之”、“无”两个字。后因称识字不多为“略识之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9回:“最可笑的,还有一班市侩,不过略识之无,因为艳羡那些斗方名士,要跟着他学,出了钱叫人代作了来,也送去登报。”△中性词,后多含贬。用于文化程度。→学疏才浅 ↔学富五车 立地书橱两脚书橱 学究天人

词语分解:

  • 略的解释 略 大致,简单,不详细:大略。简略。粗略。略微。略有所闻。略知一二。 省去,简化:省略。忽略。其余从略。 简要的叙述:史略。要略。事略。 计谋:方略。策略。战略。 抢,掠夺:侵略。攻城略地。 详 笔
  • 之无的解释 .之字与无字。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僕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於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僕者,僕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金 元好问 《赠利州侯神童》诗:“极知之无不足讶,更恐洛诵难为功。”.

历史典故推荐:宛转悠扬

鲁迅《社戏》:“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略识之无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略识之无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