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止戈为武_止戈为武解释_止戈为武来历出处_止戈为武历史典故

止戈为武

历史典故

止戈为武怎么写好看:

止戈为武历史词典解释

《左传.宣十二年》:“潘党曰:‘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楚子曰:‘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公元前五九七年,晋与楚在发生战争,楚取得胜利。楚大夫潘党建议楚庄王念物以昭示子孙。楚庄王却认为,那是表面文章,没有什么实际意。只有平定 * ,止息本身,才是真正的武功。因用指武功之真正含义所在。

唐.杨炯《唐将军哲神道碑》:“若乃五材并用,谁能去兵;七德兼施,止戈为武。”


主谓 停止战乱,不再使用武器,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语《左传·宣公十二年》:“潘党曰:‘……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楚子曰:‘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汉书·武五子传赞》:“是以仓颉作书,‘止’‘戈’为‘武’。圣人以武禁暴整乱,止息干戈,非以为残而兴纵之也。”唐·杨炯《唐右军魏哲神道碑》:“若乃五材并用,谁能去兵;七德兼施,止戈为武。”△褒义。多用于军事、政治方面。

词语分解:

  • 止戈的解释 停止干戈,平息战事。《后汉书·种拂传》:“为国大臣,不能止戈除暴,致使兇贼兵刃向宫,去欲何之!”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杀贼表》:“况我乘破竹,彼继覆车,止戈之期,翘足可待。” 明 吴承恩 《平南
  • 武的解释 武 ǔ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武装。武器。武警。武林。武坛。武生。武旦。武丑。武净。武举。 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断。武士。武夫。 半步,泛指脚步:步武。踵武。行(妌 )不数武。 姓。

历史典故推荐:魏征西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南朝宋.裴松之注:“《魏武故事》载公十二月己亥令曰:‘……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止戈为武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止戈为武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