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行远升高_行远升高解释_行远升高来历出处_行远升高历史典故

行远升高

历史典故

行远升高怎么写好看:

行远升高历史词典解释

《书.太甲下》:“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后因以“行远升高”喻为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宋 朱熹《〈中庸章句〉序》:“虽于道统之传,不敢妄议,然初学之士,或有取焉,则亦庶乎行远升高之一助云尔。”明 张居正《进讲章疏》:“虽章句浅近之言,不足以仰窥圣学精微之奥,然行远升高,或亦一助云尔。”


并列 如果行远,一定要从近处起步;如果登高,一定要从下面开始。后比喻治学要打好根基,由浅入深,不断提高。语本《尚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明·居正《进讲章疏》:“虽章句浅近之言,不足以仰窥圣学精微之奥,然行远升高,或亦一助云尔。”△常用于指治学的规律。

词语分解:

  • 行远的解释 1.行长途,走远路。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邇。” 唐 岑参 祈父再赴江南别诗:“别多人换鬢,行远马穿蹄。”2.传布广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仲尼 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然而言者,犹风波也,激荡而已,餘踪杳然,独恃口耳之传,殊不足以行远或垂后。” 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六:“声音的行远,最须靠仗共鸣调整。”
  • 升高的解释 提高地位、程度或水平升高温度

历史典故推荐:忽隐忽现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8回:“只见里面轻云冉冉,薄雾漫漫,远峰忽隐忽现,疏林旋露旋藏。”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行远升高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行远升高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