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百不一存_百不一存解释_百不一存来历出处_百不一存历史典故

百不一存

历史典故

百不一存怎么写好看:

百不一存历史词典解释

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表示丧失殆尽。北周.宇文逌《〈庾信集〉序》:“昔在阳都,有集十四卷,值太清罹乱,百不一存。”《南史.廓传附蔡兴宗》:“时士庶危惧,衣冠咸欲远徙,后皆流离外难,百不一存。”也作 ① 【百不存一】。唐.岑羲《为敬晖等论武氏宜削去王爵表》:“英藩贤戚,百不存一。”明.张岱西湖梦寻.序》:“凡昔日之歌楼舞榭,弱柳夭桃,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也。”


主谓 一百个中一个也不存在。形容全部丧失。梁启超《变法通议》:“至今一切省,皆日人自任其事,欧洲之人百不一存矣。”△多用于形容事物存在方面。也作“百无一存”。

词语分解:

  • 百的解释 百 bǎi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百步穿杨
  • 存的解释 存 cún 东西在那里,人活着:存在

历史典故推荐:言芳行洁

谓言行高洁。清 方文赠别周颖侯诗:“言芳行洁师古人,白玉不肯污纤尘。” 并列 言行高洁。清·方文赠别周颖侯:“~师古人,白玉不肯污纤尘。”△褒义。多用于描写人的品行。→直节劲气 ↔狗行狼心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百不一存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百不一存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