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_自我得之自我失之解释_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来历出处_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历史典故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历史典故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历史词典解释

从我手里获得,又从我手里丢失。 表示成功失败,责任全在自己。语出《史记.其武安列传》:“魏其侯曰:‘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后多引作〔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南史.梁武帝诸子传.邵陵携王纶子确》:“时武帝方寝,确曰:‘城已陷矣’。帝叹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易宗夔《新世说.术解》:“摄政王入关时,途遇一卜者,叩以吉凶。卜者曰:‘吉,但恐不终。’问其故,曰:‘得之者摄政王,失之者亦摄政王也。’王曰:‘岂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乎?’”鲁迅《华盖集续编.谈皇帝》:“既然普天之下莫非皇土,他就胡闹起来,还说是‘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我又何恨’哩!”

词语分解:

  • 自我的解释 1 ∶自己自我吹嘘2 ∶与现实有关的个性的意识部分

历史典故推荐:顾前不顾后

并列 形容办事或考虑问题只顾眼前近利,不顾日后祸患。也比喻粗心不周到,缺乏通盘考虑。红楼梦31回:“明日6*你自己当家立业,难道也是这么~的?”△贬义。用于描写处事片面。→ 顾三不顾四 顾此失彼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