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捷雷不及掩耳_捷雷不及掩耳解释_捷雷不及掩耳来历出处_捷雷不及掩耳历史典故

捷雷不及掩耳

历史典故

捷雷不及掩耳历史词典解释

犹迅雷不及掩耳。比喻事起突然,不及防备。《晋书.苻坚载记上》:“今授卿精兵,委以重任,便可从壶关、上党出潞川,此捷济之机,所谓捷雷不及掩耳。”


见“疾雷不及掩耳”。《晋书·苻坚载记上》:“此捷济之机,所谓捷雷不及掩耳。”

词语分解:

  • 掩耳的解释 1.捂住耳朵不听。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荀躒 掩耳而走。”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趋走。” 唐 韩愈 寄卢仝诗:“劝参留守謁大尹,言语纔及輒掩耳。”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六:“一日游 西湖 ,望 建业 五色云起,诸君谓为庆云,拟赋诗。 刘 独引大白慷慨曰:‘此王气也,后十年有英主出,吾当辅之。’众皆掩耳。”2.指不闻不问。 清 唐孙华 哭曹九咸明府诗之四:“折腰怜

历史典故推荐:蝇头书

泛指书籍。清黄遵宪将应廷试感怀:“暂垂鹏翼扶摇势,一学蝇头世俗书。”●南史·衡阳元王道度传: “钩常于自细书写五经,部为一卷,置于巾箱中,以备遗忘。侍读贺玠问曰: ‘殿下家自有坟素,复何须蝇头细书,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捷雷不及掩耳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捷雷不及掩耳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