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生寄死归_生寄死归解释_生寄死归来历出处_生寄死归历史典故

生寄死归

历史典故

生寄死归怎么写好看:

生寄死归历史词典解释

《淮南子.精神训》:“禹南省,方济于江,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禹乃熙笑而称曰:‘我受命于天,竭力而劳万民。生,寄也;死,归也。何足以滑和?’视龙犹蝘蜓,颜色不变,龙乃弭耳掉尾而逃。”后因以“生寄死归”为表示豁达之辞。《儿女英雄传》十九回:“我这病多分不起,生寄死归,不足介意。”


并列 寄,暂住,寄居。归,回。视生犹寄,视死如归。语出《淮南子·精神训》:“生,寄也;死,归也。”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续编》:“吾游遍灵境,颇有所遇,已知生寄死归,亦思乘化而游,当更无所罣碍耳。”△用于人物有豁达观念。→安常处顺

词语分解:

  • 生的解释 生 shēng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生
  • 归的解释 归 (歸) guī 返回,回到本处:归国

历史典故推荐:骋耆奔欲

谓随自己的嗜欲而奔走求取。汉书.扬雄传上:“若夫壮士慷慨,殊乡别趣,东西南北,骋耆奔欲。”颜师古注:“言随其所欲而各驰骋取之也。耆读曰嗜。”亦作“骋嗜奔欲”。北史.房彦谦传:“逮叔世骄荒,曾无戒惧,肆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生寄死归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生寄死归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