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儿童不识字耕稼郑公庄_儿童不识字耕稼郑公庄解释_儿童不识字耕稼郑公庄来历出处_儿童不识字耕稼郑公庄历史典故

儿童不识字耕稼郑公庄

历史典故

儿童不识字耕稼郑公庄历史词典解释

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芸叟过文贞公旧庄,居者犹魏氏也。为赋诗云:‘破屋居人少,柴门春草长。儿童不识字,耕读公庄。’”

是说唐代政治家魏征故园破败,后人潦倒,后用以比喻贤人的后代穷困潦倒。“郑公庄”一作“魏公庄”。

清.王士祯《渔洋诗话》:“儿童不识字,耕稼魏公庄,古今同慨也。”

词语分解:

  • 儿童的解释 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历史典故推荐: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

佚:安逸。 在谋求老百姓安逸的原则下来役使他们,他们虽然劳苦,也不怨恨。 意谓施政的出发点如果是为了人民的长远利益,最终会得到人民的拥护。语出孟子.尽心上:“孟子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明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儿童不识字耕稼郑公庄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儿童不识字耕稼郑公庄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