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阿谀顺旨_阿谀顺旨解释_阿谀顺旨来历出处_阿谀顺旨历史典故

阿谀顺旨

历史典故

阿谀顺旨怎么写好看:

阿谀顺旨历史词典解释

曲意逢迎,顺从他人的意旨。《后汉书.严光传》:“阿谀顺旨要绝。”《隋书.郭衍传》:“衍能揣上意,阿谀顺旨,帝每谓人曰:‘唯有郭衍心与朕同。’”《明史.徐溥传》:“国家设文渊阁,命学士居之……非欲其阿谀顺旨,惟言莫违也。”亦作“阿谀顺意”。《旧唐书.李传》:“今者密若正言,还恐追踪二子,阿谀顺意,又非密之本图。”亦作“阿意顺旨”。宋.王楙《野客丛书.汉人规戒》:“汉人于交友故旧,动存规戒,其不肯阿意顺旨,以陷于非义,此风凛然可喜。”


并列 旨,意旨。迎合,顺从他人的意旨。《后汉书·严光传》:“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贬义。多用于逢迎方面。 →阿谀顺意 阿谀逢迎 ↔刚正不阿。也作“阿意苟合”、“阿意顺旨”、“阿谀顺意”、“阿旨顺情”。

词语分解:

  • 阿谀的解释 说别人爱听的话迎合奉承吾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不似汝辈谄阿谀之贼。——三国演义阿谀曲从老练的阿谀可以买动一个老实人
  • 顺旨的解释 亦作“ 顺指 ”。谓曲意逢迎。 汉 扬雄 谏不受单于朝书:“ 季布 曰:‘ 噲 可斩也,妄阿顺指!’”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諛顺旨要领絶。”三国志·吴志·王蕃传:“ 蕃 体气高亮,不能承颜顺指,时或迕意,积以见责。”旧唐书·外戚传·吴凑:“但人多顺旨不言,若再三启諫,必动宸情,则生民受赐。” 宋 朱熹 与周丞相札子:“阿諛顺指以为固位之术,牢笼媢嫉以为植党之

历史典故推荐:钜人长德

指德高望重的人。唐 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权公〕迁太常卿,天下愈推为钜人长德。”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太史贵后,绘机声灯影图,遍求名辈诗笔表扬,同时钜人长德咸有题咏。” 并列 道德高尚,声望很高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阿谀顺旨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阿谀顺旨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